2)第一百四十二章 蒸汽铁甲船显威(一)_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岩在飞轮上挂上重物来测算,已经达到了25马力的输出。从消耗的木材对比输出的功率的比例来看,其表现还要好于瓦特当初发明的初始版蒸汽机。毕竟,这是李岩结合了后世成熟的技术制造的蒸汽机,效率提高也是必须的。不过,这是单胀缸,马力有限,要想实用,还必须制造出多胀缸尤其是最经典的三胀缸。所谓三胀缸,就是从锅炉出来的高压蒸汽首先推动第一个最小的一个活塞。当这个活塞开始回退时一部分扩张的蒸气被驱入第二个汽缸推动它的活塞,第三个汽缸使用在第二个汽缸中膨胀的蒸汽。这种蒸汽机尤其对海上的轮船非常重要,因为它的蒸汽在做功的过程中不断减压后可以重新进入锅炉加热。海上的轮船必须节约用水,因为它可能很长时间无法补充水。更有一个特点就是较小的体积却能产生更大的推力,是李岩期盼的。

  得益于穿越后强悍的大脑,李岩很轻松的就调出三胀缸的图纸,这些都是成熟的技术,只要加工的精度不要太差,都必然会成功。终于,李岩制造出了最大800马力的蒸汽机。

  至于建造船只的舰体。李岩想要制造的铁船不大,吨位也就600吨左右,配合800马力的蒸汽机,据李岩估算,速度应该能够超过15节。

  钢板制造并不困难,因为李岩就有钢铁厂,采用的都是4公分的钢板,关键部位厚度甚至达到7、8公分,李岩相信,这样的钢板厚度已经不是现有的炮弹所能打穿的了。只是,有一点,此时没有焊接技术,只能铆接。铆接注定了是一个辛苦活,要在厚厚的钢板上打孔,才能铆接。不过这也没办法,是必须要的经历的过程。

  还好,李岩所要建造的船只不大,有许多部位,比如船头与船尾都是直接铸造出来的,虽然强度不如锻造的的钢板,但谁让现在还是木头战舰大行其道的时候呢,况且,强度不够厚度凑,在加上一些加强的结构,也不容小觑。李岩的铁甲舰一出世,注定当惊世界殊。

  由于船体小,这艘铁甲舰舰体的制造也不过耗费了三个月的时间,还是不熟练的缘故,李岩相信,随着工人熟练度的提高,造船速度还会加快。

  这艘铁甲舰倾注了李岩大量的心血,对舰体也进行了优化与改良,流线型舰体,低干舷。

  除此以外,战舰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武备。李岩决定取消风帆战舰最经典的密密麻麻的侧弦炮,改为布置在甲板上的炮塔式结构。由于采用了炮塔设计,不仅大大增强了防护,还可以将所有的火炮用于前进方向,可以在行进中开炮,这一点在战斗中尤为重要,可比此时西方的侧舷炮强多了。他们的战斗只能依靠侧舷炮,这就是战列舰名称的由来,因为它们要最大程度的发挥侧舷炮的威力。而且行进中可以全力设计,不用担心侧翻。而此时的西方战舰,不要看装备了如此多的火炮,但每次射击都要小心翼翼的,都只能轮着射击,否则一轮齐射,很有可能将舰船侧翻。

  李岩的铁甲舰上所有的火炮都是西方此时的舰炮的主流口径24磅炮,口径英寸(148mm)。统一火炮口径极大的简化了后勤,且保证了弹道的基本一致,对于齐射自然是极为有利的。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