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 又收下一名循吏_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多说一句了,和这些擅长卖弄口舌的江南读书人说话,只是在浪费时间徒增烦恼罢了。

  高恂理也没理一副温润如玉君子模样的方孝孺,起身离开了教坊司这个小名利场。

  连夜收拾了行李,准备去泾县寻找胡汉山。

  只有遭到浙东读书人各种辱骂抨击的胡汉山,能与高恂志同道合了。

  朱元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真实情况,还有个另一种更大的收获,看清了方孝孺的真正嘴脸。

  朱元璋在回皇宫的路上,对着旁边的唯一那人说道:“咱要是一个只会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还真的是被这帮浙东官员们给蒙蔽了。”

  “自从方孝孺正式拜了宋濂为恩师以后,也算是正儿八经踏入了官场,对于他的鼓吹整天不断,差点都把他说成是诸葛孔明那般的经天纬地之才了。”

  “咱本来还想着把这个人才留给太子,现在看来他在治国方面只不过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了。”

  朱元璋最擅长的就是物尽其用,方孝孺在治国方面不行,难以委派重任。

  不过倒是可以把他推到台前来,等到合适的时机为下一代皇帝打造出第二个胡惟庸。

  高恂来到泾县,很快就在通政司检校的指引下,找到了正在亲自监督麸糠发放的胡汉山。

  这一位受到金陵官宦小姐们念念不忘的风流才子,满脸的疲惫,嘴唇都有些干裂了。

  高恂作为一名寒门读书人,很清楚胡汉山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肯定是因为亲自劳心劳力的参与赈灾。

  胡汉山这两天累的是浑浑噩噩,睁眼是灾民,闭眼做梦也是灾民。

  已经很多天没有睡一个好觉了,刚准备合上眼休息一会儿,听说有一个叫高恂的来找他。

  胡汉山强忍着睡意,让通政司检校把高恂叫了过来:“你就是高恂。”

  高恂没有多说半句话,直接从胡汉山的手里接过来用来分发麸糠的水瓢,替他给灾民分发麸糠。

  胡汉山从检校那里知道了高恂的详细情况,又看到他完全没有浙东读书人只会无病呻吟的做派,确定这个高恂就是像张友闻那样载入史册的一名循吏了。

  高恂的到来,对于胡汉山来说真是一个意外之喜,睡了一个安心觉。

  等到胡汉山再次想过来,天色已经黑了,高恂满脸疲惫的坐着地上等着他醒来。

  胡汉山招呼了高恂一声,一起蹲在库房门口,吃着用来发给灾民的麸糠:“你这个人挺不错。”

  “本县马也不是一个拐弯抹角的人,有话跟你明说了吧,看上你这个人了。”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给本县马做一个师爷。”

  高恂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放下手里的碗筷,站起身来郑重下拜:“学生,拜见东主。”

  胡汉山怎么也没想到,只说了一句话,就让高恂做了他的师爷。

  前一段时间为了折服张友闻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