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种方法_神话召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生殿。

  户部尚书拱手说道:“陛下,这是去年我大唐粮食产量。”

  户部尚书从衣袖中拿出一份奏折,捧在双手之上。

  近侍太监上前,将奏折呈递到龙案上。

  “去年的粮食产量?”

  李祀神色微微一动。

  李祀展开奏折,一眼望去。

  大唐的粮食产量是按亩计算。

  玄宗皇帝时期,土地的一般产量是每亩地六斗粮食。

  这代表着大唐土地的一般生产量。

  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约是1.5公斤,六斗就是180斤!

  也就是说,一亩地的粮食产量,尚不足两百斤。

  如果是贫瘠的土地,亩产甚至可能不足百斤。

  李祀微微皱眉。

  一亩地一年的产量不足两百斤粮食。

  这种粮食生产率简直是低的令人发指。

  要知道,在大唐,普通的农户,一般只拥有数亩土地。

  按照一户四口人,每口人两亩地来算,一户人也就八亩土地。

  一亩土地一年两百斤粮食,八亩就是一千六百斤。

  这一千六百斤粮食,除去百姓自身需求,剩下不到五百斤。

  而这五百斤,其中大部分需要当做赋税上交。

  最后,一年到头,百姓们攒下的粮食寥寥无几。

  这还是建立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万一遇上什么天灾人祸。

  数年乃至数十年内,都会颗粒无收。

  这般情况下,朝廷不仅无法收上一分税,还要前去救济。

  例如,李祀刚登基时,蜀地旱灾。

  李祀不仅大开国库,还免除蜀地五年赋税。

  未来五年,蜀地这片地方,无法为大唐帝国提过一点赋税......

  李祀翻阅着奏折,眉头紧锁。

  粮食问题,关系到大唐的根本。

  但大唐如今粮食的产量,让李祀有些头疼。

  在李祀看来,想要解决粮食问题,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降低赋税。

  这种方法乃下下之策。

  赋税是支撑朝廷运作的基础。

  若是一味的降低赋税,造成大唐国库空缺,恐怕会造成极大的隐患。

  国库一旦空缺,大唐帝国拿不出银子,还如何维持日常消耗?

  因此,第一种方法李祀想都没想过。

  第二种,嫁接农作物。

  在李祀记忆之中,农作物通过嫁接,可是实现产量十倍以上的提升。

  然而,农作物的嫁接,需要专业的人才。

  并且需要漫长时间的尝试以及摸索,才有可能成功。

  如今大唐帝国,显然没这个条件。

  哪怕李祀现在开始着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什么成效。

  第三种,引进新的高产量农作物。

  这种方法,是最有可能短时间内见效的方法。

  唯一的难点,就是需要对外交流......

  李祀端坐在龙椅宝座之上,陷入沉吟。

  户部尚书微微躬着身子,站在龙案前。

  皇帝没说话,他一个臣子,自然不敢多说半句。

  良久之后。

  李祀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