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4章 乱其军心_大唐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乱其军心

  …

  中军帐里,见得高冲火急火燎,李世民一脸茫然,“攸之,你这是作甚?”

  高冲冷静下来,直说道:“为解除僵局而来,既然薛举在这装腔作势,那我们便逼他和谈”。

  李世民瞬间来了精神,放下手中书册,示意高冲在一旁坐下,“快快道来”。

  “二公子可还记得唐弼?”高冲一脸懊悔,“出征前我父亲便提醒过我,薛举残暴,不体军心,或可从唐弼旧部入手,但…但我却一直未曾想起”。

  高冲是真的懊悔,绝无做戏,但是奇袭萧关或可免黑河谷恶战一事,当然就只字不提了。

  李世民一听亦是一拍脑袋,“何止你没想起来,我亦是忘了”。

  说着眼睛一亮,“攸之你的意思是策反城中唐弼旧部?逼得薛举寝食难安,从而不得不接受谈判?

  可是薛举大败后,唐弼旧部已大部分离散,我军数日以来,在扶风郡内捕获西秦逃卒三万余,其中大部分是唐弼旧部,另有绝大部分隐姓埋名,避入乡间,如今汧源城内的敌军已多是金城、陇西等地的精锐”。

  高冲点点头,这些他也是有过了解,薛举大败时,逃散最多的便是收编的唐弼旧部。

  原因有二,其一唐弼旧部毫无战心,对薛举忠心不足。

  其二,唐弼旧部多是扶风郡本地人,就地逃散,易于隐藏。

  战争便是一种磨炼,不断裁汰,留下的便是精锐,如今薛举能够据城死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依靠这些金城本部精锐。

  “还是运用老套路,劝降,将唐弼的下场写在信上,尽管城中多是金城的精锐,但亦有少量的扶风人,并且我们承诺,只要出城请降,即可返乡,且既往不咎”,高冲奸笑一声,一副智计在握的模样,“劝降是假,扰其军心才是真”。

  李世民亦是连连点头,“此事便交由攸之去办”,高冲兴然领命而去,劝降信而已,换汤不换药。

  不多时,长孙无忌竟也是火急火燎而来,李世民惊喜问道:“辅机亦有破敌妙计?”

  “破…破敌?”长孙无忌胖脸一愣。

  李世民挑眉问道:“方才伱舅舅急匆匆而来,献上劝降妙计,你莫不是献计而来?”

  听的这话,长孙无忌愣住了,默默地把一张纸收起来,摇头笑道:“无事无事,二郎你继续看书”,说罢竟欲转身离去。

  “慢着”,李世民满脸狐疑,指着长孙无忌藏起来的那张纸,“拿过来”。

  长孙无忌无奈,只得拿出来,“方才高攸之拿来一封劝降信,许诺敌军生路,并且让我抄录两千份”,说着便是一脸悲愤,“那可是两千份”。

  李世民接过劝降信看罢,亦是摇头失笑,“这份劝降信,已用过数次,当可为模板了”。

  而后看向长孙无忌沉声道:“你舅舅总领诸曹,让你做你便去做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