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4章 大阵_风起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4章大阵

  辰时五刻(8:15)。

  大清河南岸,清军大营此时一片喧腾,已是沸反盈天。

  清军大营之中,大量身披着重甲的清军甲兵,正顺着营地内部军帐留出的过道,向着前方快步行进而去。

  杂乱的脚步声之中,混杂着各级军官声嘶力竭的命令声。

  营外炮声连绵,恍若震雷,裹挟着无与伦比的气势滚滚席卷而来。

  清军大营正白旗营地,营地之中,甲士林立,旌旗如羽。

  在层层的军帐、片片的戟戈之间一座巨大的望台伫立在营地的中央地带。

  这座望台正是清军的指挥台,作为清军主将的多尔衮此时正面沉如水的扫视着整个战局。

  北地的天在冬季亮的很晚,要到辰时才会开始亮起。

  多尔衮本来计划的是等到辰时四刻,风清天明之后下令军队发起进攻。

  但是在辰时一刻,天刚微明的时候,大队的明军便已是踏出了军营,率先向着他们发起了进攻。

  明军突然的出击出乎了多尔衮的预料,彻底打乱了他原本安排好的计划。

  而且明军的人数比起此前斥候探报的更多,总兵力差不多达到了三万人左右。

  多出来的上万军队是原本山东省内,驻防在德州城内的军队,他们之前落在了后方,没有被斥候所发现。

  不过眼下,明军三万大军已经是抵达

  明军大军尽出,在大清河干枯的河道之上派兵列阵,两翼是作为护卫的骑军,约有六七千骑。

  排列在中间的是一万五千余名步兵,共分五阵,每阵约有三千余人,其中有三阵为车营,外围有战车作为防护,其余的军卒则留守后方的大营,作为后阵策应。

  明军的车营战术存在时间很久,现在明军所使用的车营战术。

  基本都是万历年间,俞大猷和戚继光对于车营战术进行的改革后的定制。

  俞大猷认为:“车必籍火器以败贼,火器必籍车以拒马。”

  简单来说,就是战车一定和火器结合起来,火器作为活火力的补充,战车则是为了抗拒冲锋而来的战马。

  经过俞大猷和戚继光改制之后,明军的车营的战术彻底趋于完善。

  在戚继光之后,边镇的车营随着时间推移,同时根据战场的形势也一直都在发生了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根本的核心并没有发生多少的改变。

  明军的车营,一般有重车、轻车两种大的车型,根据装载的火器不同又有不同的车型。

  战车两头都设有长辕,两头皆可驾马,可进可退。

  戚继光改革的车营,重车每辆装火炮两门,配备二十名士兵,其中正兵十名,两名管马,炮手六名,车长一名,舵手一名,另外十人则为战兵,负责近战。

  轻车则留射击空位,以供鸟铳,弓弩使用,以三千人为一营,每营设兵车一百二十八辆。

  车营对敌,作战之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