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8章 平贼将军!_风起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方乱局丛生,叛乱四起,局势进一步的恶化。

  崇祯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北直隶,京师。

  崇祯诏令杨嗣昌南下督师平寇,赐尚方宝剑,授其便宜行事。

  各省兵马自督、抚、镇以下俱听节制,副总兵、参将以下即以赐剑从事,其敕印等项,都速与办给。

  九月四日。

  崇祯于平台召见杨嗣昌其饯行,手觞三爵,甚至专门为其写下了一首诗送行:

  “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九月六日。

  杨嗣昌领五军营精骑百名,辞京南下,轻装简行一路疾行。

  九月二十九日。

  二十三天时间,杨嗣昌便已经是带着崇祯的诏书,抵达了襄阳。

  离开京师的时候,杨嗣昌一共带了一百余名五军营的骑兵作为护卫,算上幕僚和协助督理的官员,一共不过一百五十人。

  不过进入襄阳的时候,跟随着杨嗣昌的从者,却是已经超过了千骑。

  这多出的一千余名骑兵正是祖大弼、曹变蛟、贺人龙,还有陈望四人的亲卫骑兵。

  陈望等人虽然先行,但是众人军中都有不少的步兵,因此行军速度并不快。

  而后因为当时的清军南下的劫掠,北直隶、山东等地皆已糜烂,粮草补给不足。

  很多时候也没有办法行军,只能是沿着运河暂时扎营等待。

  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众人也是饥一顿饱一顿。

  清军南掠,致使北直隶和山东残破不堪,数以百计的民众流离失所,每日所需要赈济灾粮食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北直隶和山东在历经过兵祸之后,又再遭遇旱蝗,所需的粮米因此更是激增。

  能够供给给军队的粮食因此就更为稀少了。

  本来从京师一路南下进入湖广,最为快捷的方式是从北直隶一路南下,直接进入河南省的开封府。

  但是因为粮草的问题,一旦离开运河太远,路途上就会多出许多损耗。

  河南省当时正值大旱,流民遍地,饥民漫野,根本拿不出半点的粮草。

  因此陈望等人只能是绕行远路,经由北直隶南下进入山东,最后是一路南下到了山东的徐州,从徐州方向再往西才进入河南省内。

  而此时徐州的郊野,和官道之上,聚集着大量逃荒而来的流民。

  河南在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两年,先遭旱灾,旱灾又引起蝗灾,使得灾情更加扩大。

  十年六月,河南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

  十一年六月,两京、山东、河南大蝗灾,同年秋,蝗飞蔽日,五谷食尽及竹、树、菱、芦。

  十二年旱蝗,大荒,赤地千里。

  从河南布政司发来的奏疏开头短短一段话便已经是说明了一切:“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

  许多河南出身正在京师的官员,跪请赈灾。

  但是奏疏传入皇宫之中,最终却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