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二章 念佛不忘救国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念佛不忘救国

  弘一法师修的是佛学中最严峻的律宗,在虎跑寺断食十七天明智,而且听说断食之时没有痛苦,还治好了他多年的神经衰弱。

  弘一法师一生的成就除了天赋和佛缘之外,更多是那种‘执着’,对于艺术的执着。

  为了修律宗,弘一法师从东瀛拓印了一万多册的典籍,最终翻译重铸出了经书《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成为佛教界著名的律宗典籍。

  在东去东瀛留学之时,弘一法师就写下一首《金缕曲》先给祖国。

  ‘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

  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

  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

  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

  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

  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一片丹心的爱国情怀让人动容,留学归来的弘一法师看到了外国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在面对有些腐朽的清王朝时,就决心‘革了大清命’,为祖国繁荣昌盛抛头颅洒热血。

  李叔同回国后组建华夏第一支话剧团,推动了华夏的话剧运动,第一次公演《茶花女》扮演女主被东瀛戏曲权威松居松翁大加赞扬。

  当时的李叔同就决心用艺术之美革除封建旧糟粕,为后来的革命运动起了巨大影响。

  后来民国时期西泠印社,协助吴昌硕进行金石研究。

  37岁李叔同正式出家,在虎跑寺断食17天,遁入空门,入山前作诗‘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

  后来抗倭战争爆发,弘一法师在虎跑寺喊出第一句僧人救国口号,感染了很多人。

  “念佛不忘救国!”

  弘一法师想以佛之觉悟普度众生,激励僧俗两界一起救国,就算牺牲也在所不惜。

  在整个民国时期,弘一法师在文艺界就像是一个道德标杆,就算再狂傲的文人在提到他的大名之时,也会收起自身的傲气,敬目仰视。

  鲁迅曾经得到过他的书法,自称‘幸甚!’

  新道派倡导者林语堂说他是最有才华的天才,也是一个遗世独立的人。

  就连民国最清高的才女张爱玲在提到弘一法师之时,都会谦卑的说道“我从来不是高傲的人,至少在弘一法师的寺院外面,我是如此谦卑。”

  一个人的才学在惊艳,也无法比人格更加伟大,而弘一法师似乎将两者兼容了。

  同时他对于艺术的看法,跟陈寅恪先生对于学术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

  他觉得‘艺术不是谁的工具,而是一种独立的美好,艺术本身的光芒是用来唤醒人们心中的人性乃至神性的。’

  这跟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