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2章 有个手巧的_拼搏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的速度批准了吕家村打上去的报告。

  这年头的土地政策,相对比较宽松,远没有以后那般严格。

  不说这个,一些村都能将责任田转成宅基地或者工业用地。

  况且,这是要建设学校。

  很多事,看起来非常麻烦,但上面想要推动,总能找到办法。

  吕冬刚才跟钉子说的,也跟这事有关,建设学校的资金分别由村集体和上级拨付,吕家村现在是省级文明村,上面想要借此打造乡村小学建设的样板工程,力争将吕家村小学建设成为省级规范化小学。

  不仅仅是硬件设施,连带着师资力量都有较大程度的加强。

  校长肯定要换,原本的女校长工作方面偏软,据说上级准备调一位男校长过来。

  还有些小道消息多多少少在流传,教委肯拨付款项重新修建吕家村小学,并且把吕家村将学校搬迁到村西南头彻底重建,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后期将马家村、刘湾村和张湾村的小学全都归并到其中。

  因为政策方面的缘故,单独一个村里的小孩数量,都是按照年龄段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还非常明显。

  就拿吕家村来说,吕冬读小学的时候,同一级的班里有四十个左右的孩子,到了钉子这一级,只有二十出头了。

  但凡有点远见的人都能看出来,像吕家村和刘湾村这种规模的村庄,未来一个班凑不齐十个小孩是必然。

  上级这也算是未雨绸缪了。

  当然,即便是合并,也是几年以后的事情。

  对于吕家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再让自家的孩子在危房里读书。

  来到村子的西南侧,吕振林和李会计正陪着教委的人说话,有专业的测绘人员,已经支好三脚架,正在安装测绘仪。

  测绘的这一片是村里的场院地,也就俗称的打麦场和晒麦场,最早的村庄都有这方面的预留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就像吕家村所做的一样,打麦场纷纷被转做他用,后来不种地的无所谓,仍然种地的人,只能挪到马路上晒麦子。

  其实,要是还有打麦场,谁也不愿意费时费力的去大马路上晒粮食。

  上面能批的这么快,也跟这片地不是责任田有关系。

  像吕家村打上去的建设新村的批地申请,到这都没有具体消息。

  李文越也在这边,吕冬过去跟他说了几句话。

  “筹备委员会成立了,县教委主任挂名主任。”李文越大致跟吕冬说着听到的消息:“三爷爷任常务副主任。”

  吕冬明白这是啥意思:“具体的建设,还是以村里作为主导。”

  李文越扶了下眼镜:“毕竟大部分建设款项要靠咱们村自个筹集。”

  吕冬点了点头:“县里肯适当放权,也算好事。”

  其实小学校换地方重建,仍然是建设平房,吕家村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楼房不安全,与其耗费更多资金建造楼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