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插眼线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现在是唐末,大家都玩刀子,不读佛经。

  “难道匡扶社稷跟弘扬佛法有什么关联?”李晔现在一穷二白,也没那个家底崇佛。

  “陛下以为当今天下为何而乱?”

  “为何?”李晔觉得僧人或许有不同视角。

  此时辛四郎带着一帮亲卫赶来。

  “陛下与老僧今日在香积寺相会,可谓缘分。”贯休避而不谈。

  李晔明白他是在吊自己胃口,大唐为何会乱?还不是你们这些和尚伙同懿宗大兴佛寺,虚耗国力。

  别看和尚吃斋念佛,慈眉善目的,但每一座佛寺的僧人需要多少田地供养?

  又有多少农人为其耕作?

  一些大的佛寺,铸造巨大铜身佛像,耗费多少铜钱?

  李晔记得后世有过记载,唐代佛寺甚至蓄养奴隶。

  怪不得开明的皇帝会抑制佛教。

  而且在乱世里,佛教有更深厚广泛的底层基础。

  至于大唐为何而亡,作为穿越者的李晔不知看过多少文章论述。

  每个王朝都有其灭亡的种种原因,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

  他若真在自己面前指点江山,李晔反而觉得他过于轻浮了。

  此人面有异相,谈吐不凡,想必不是普通人,留在身边以观后效吧。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佛教并非洪水猛兽,同样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西域、吐蕃、河西都有重要影响力,佛家享了大唐二百多年香火,说不定以后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朕观大师仪表非凡,必是得道高僧,香积寺下百战英灵,还请大师为之超度。”李晔总觉得香积寺不该这么荒废下去。

  “老僧义不容辞。”贯休一口答应下来。

  说到英灵,李晔心有所感。

  这年代人多少有些迷信,有些人不畏生死,却敬畏鬼神。

  而且战死的英灵也需要祭奠。

  李晔干脆在香积寺外建了一高一矮两座碑塔,名为大唐忠魂碑,一座雕刻自李晔起兵以来阵亡的将士名字,另一座高塔雕刻十个大字:为大唐而战者英灵不朽。

  石材直接从香积寺里搬。

  贯休对此毫无意义,不得不说,这个和尚有几分本事,十个大字写的苍劲有力,笔走龙蛇,古意盎然。

  李晔不懂书法,但也看出这些字的不凡。

  建成之后,李晔虔心拜祭。

  同时也让士卒分批拜祭。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这个尸骸遍地的时代,太多的忠魂被遗忘,能在一块皇帝碑塔上留下姓名,对普通士卒的震撼何其之大。

  “此为大唐忠魂之归宿,朕必年年拜祭,以慰忠魂,大唐不亡,忠魂不灭!”李晔的话被各营都头传到每一个士卒耳中。

  皇帝重视的,必然也会被天下重视。

  在香积寺待了快一个月,扩军和基础训练差不多完成。

  李晔回长安第一件事就是以枢密院招募说书先生,长安城中识字者不少,读书人不会耕田种地,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