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二章 宰食占城(二)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师范很清楚收复林邑的难点不在林邑。

  而是吴哥国的态度。

  如果吴哥国介入,战争会演变成另外一种趋势,长期拉锯,反复争夺。

  与吐蕃一样,吴哥国对大唐也是存在地缘优势的。

  云南、安南皆在其兵锋之内。

  而大唐鞭长莫及。

  南地的蛮族对吴哥国的归属感远远超过大唐。

  山川丛林皆是其屏障。

  只有它打别人的份,别人很难在陆地上打它。

  不过,吴哥国对大唐一直彬彬有礼,其王子屡次入长安朝贡,大唐皇帝也颇为重视,还赐以汉名。

  南诏攻打安南时,中南半岛上群起响应,吴哥国不为所动。

  所以在出兵之前,王师范一再加强与吴哥国的联系。

  好在两边一直维持着良好关系。

  本来一切都按部就班的发展着,徐万峰海寇袭扰南面,吸引占城国的注意力,王师范三万大军挥军南下,一举捣破王都。

  然而,大食法的忽然崛起打乱了所有部署。

  他们的实力并不强大,却引来了吴哥国的注意。

  吴哥国是忠实的佛国,信奉大乘佛法,一直延续至后世。

  一开始只是注意。

  但当大食法教徒窜入吴哥国,发展势力,招兵买马,吴哥国不得不做出反应。

  此时的吴哥国正处于国势上升期,向更平坦更富庶的西南部扩张。

  大食法的骚操作,立即引来吴哥国的镇压。

  并将占城也拉入吴哥国的视线之中。

  此情此景,王师范不得不出兵。

  占城国的精华皆在南部宾童龙、古笪罗,也是未来大唐经营南洋的战略支点。

  一时间,海寇攻其南,吴哥国攻其西,唐军攻其北,大食法祸乱其内。

  亡国之象暴露无余。

  爱、驩二州向来就是华夏之地,汉为九真郡,吴国分置九德县,梁武帝于此置德州。

  隋炀帝改置日南郡。

  此后一直作为大唐的正州。

  诃罗跋摩虽然攻陷此地,但此地民心其实一直在大唐。

  王师范引军南下,士民纷纷响应,或为向导,或劝降守军。

  几日之内,爱州便开城迎接唐军。

  驩州守将乃占城王族,誓死不从,坚决抵抗。

  不过这种抵抗在正规唐军面前,无异于螳臂挡车。

  王师范牙帅出身,文韬武略,无所不通,胆大心细,历史上差点就背刺了朱温。

  现在打个疲弱的占城,还不是轻轻松松?

  大唐强势崛起,军心也在上升之中。

  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从上到下,无不弥漫着一种建功立业的渴望。

  民间许久未见的边塞诗、沙场诗重见天日。

  在李晔的提倡下,军人不再是丘八,而是一群具有荣誉的大唐将士。

  他们与大唐绑在一起。

  所以这种荣誉包含了忠诚、勇武,成为大唐将士的道德规范。

  唐军水陆并进,兵锋之下,占人土崩瓦解。

  这本来就不是两个档次上的对手,单是一个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