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九章 没良心炮,了解一下?_铁血大明162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孙承宗手底下干活的茅元仪,就比如说袁崇焕手底下干活的孙元化。

  甚至包括孙承宗,朝着朝廷开口要军资的时候,也是火炮当先。

  当然,朱由校是不知道被自己无意中喷过的茅元仪就在孙承宗的手底下干活,也不知道教会了孔有德用火炮轰自己同胞的孙元化此时就在宁远城。

  可是朱由校却着实为大明惋惜。

  这么重视火炮的大明朝,却没能够将火药发展起来,将火器发展起来。

  甚至于仔细翻阅了一下这些书籍之后,朱由校都只能为之惋惜。

  在朝堂上的“君子”们眼中。

  君子当不立围墙之下。

  火药有就行了,威力要那么大干甚?威力大了我们这些君子还怎么去检阅?还怎么去拿火药展示给天子看?给我们捞政绩功劳?

  火器有就完了,制作那么精良需要花多少人手力气,需要花多少精铁黄铜?那些额外花掉的开销,让我们补贴家用多好?

  更何况,实在不行不是能够从西夷手里买么?

  买了之后仿造不就好了?

  你们非要弄?那就是奇淫巧技!要踩上一万只脚!

  毕竟这个时代,哪怕是朱由校身为皇帝,在后宫中朝会后,做做木匠活都能被喷成狗。

  更何况民间工匠以及本就不被“主流”接受的那些武将群体?

  在这些人的怂恿下和封杀下,哪怕是基层一线的文武官员都极度重视火器,可是中央不重视,朝廷不提供人力物力去推进火器研发,推进科技树。

  最终导致的就是,火器种类被玩出了花(新种类可以获得朝廷嘉奖),火药也被玩出了毒药,烟药等延伸(花哨,能捞钱),而实际上的威力,却是几乎原地踏步。

  甚至于到了朱由校之前检阅京营的时候,发现京营里边最多的火器,还是万历三大征时期铸造的劣质鸟铳和少量的三眼铳!

  而朱由校记得很清楚的一个事情,是原本历史上的辽地火器普及,恰好是在明末时期,可就算是这个普及的时期里,大同巡抚张宗衡上疏让崇祯皇帝下折子,开口说的也就是“请鸟铳五千杆,又臣新造三眼枪五千杆!”

  合计八千杆!

  这是啥产量?

  朱由校估计着朱棣手底下的神机营一波训练报废的就不止这数,毕竟明朝火器报废实在是太常见了。

  更何况就发生在原主手中,朱由校还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更是血淋淋的在提醒朱由校。

  甭管书籍记录上说的多么天花乱坠,大明的火器多么多么普及。

  可是实际上,大明朝廷内部的火器研发,已经停摆了!

  这件事就是天启四年孙承宗要军资的事情。

  最后拨给孙承宗的火器佛朗机二十副,内提炮八十个、三眼铁铳五百杆!

  这可是天启四年发生的事情,孙承宗以帝师,以辽东督师的身份,向朝廷里索要军资,发给他的却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