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七章 白银!白银!_铁血大明162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因为质量差,只发不收等等原因,导致大明宝钞泛滥成灾,购买力急速下降,人民纷纷弃用,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没铜矿铸币,又没有新的货币的前提下,大明甚至开始了一波以物易物。

  最终界于货币和商品之间,且货币职能并不完善的白银,取代了铜币,成为了大明朝的主流货币。

  虽然大明朝廷上认可的货币,只有铜币和宝钞,但是耐不住,所有的人都开始用银子了!

  在这个时代,疯狂涌入境内的白银,成为了大明的主流货币的情况下。

  大明本身的银矿产量是极少的。

  所以在大部分流入大明的白银,被民间做成了各式各样工艺品,以及被华夏自古以来就喜欢藏宝贝的商人达官们收藏起来之后。

  大明朝廷,居然收不到有模有样的银子!

  然而在朝廷收不到银子的另一边,则是民间和达官商贾们之间,白银总量的疯狂膨胀。

  白银作为货币,尽管在初期,极大的促进了大明的经济繁荣和商业的活跃,然而随着白银越来越多,造成的白银疯狂贬值,引起了一场席卷大明朝的金融危机。

  当人们都已经习惯了使用白银之后,通过贸易,让大量白银涌入大明朝的西方商贾发现,明朝的白银已经和他们在原产地自产自销的比例差不多了,没法换到自己想要的高额财富变现了,那就没什么必要,干这种费力的事情了!

  这帮子西方商人选择了离场出逃,可代价就是大明内部,因为银子供应方的出逃,经济陷入了崩溃的状态。

  要知道,大明朝的收税基准,始终是粮食!但是,却必须按照折算成为白银来缴纳,偏偏这个白银,还是折算而不是规定数额!

  经过各种艰难,以及中间流程被贪官污吏们上下其手,以各种名义层层盘扣之后,朝廷收上来的那点银子,归根结底还是要用出去的。

  特别是明末这个时代,九边军镇的军饷,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可千辛万苦收的这点银子,转手,又落入了商人们的手中,明朝哪怕是到了崇祯上台之后,每年的税收平均一下也有将近两千万两的银子,然而崇祯被活活穷死。

  李自成大索北京城,一口气搜出了七千万两,这些钱,可都是藏在崇祯眼中的忠臣贤良们的家里啊!

  更别提老魏太监的义子崔呈秀掌权收税时,一口气给天启皇帝收了二百五十万两白银,而崇祯皇帝上台之后,将收税的权利下放给东林党之后,盐税就一年比一年低了。

  大明朝的富商阶层和官僚阶层互相勾结形成的这个团体,可以称得上一句藏银小能手。

  但由于白银不是官方发行的货币,而是民间自发使用的货币,使得政府对其毫无调控能力。并且其价值波动受海外影响巨大。

  随着气候变化,战乱来临,寻思着保值的藏银小能手,权贵阶层们,开始纷纷将银子藏了起来。

  在朱由校穿越回来的这个时代,幸好有个敛财小能手魏老太监,不然国库里,还真不一定能有几两银子,能够供得上朱由校出征,能够供得上辽东那帮军队作战。

  朱由校盯上的肥肉,就是倭国的石见银山!

  离大明本土近,又方便开采,且储银量巨大!一旦大明拿下了石见银山,那么大明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就不会这么快!

  听着朱由检的这番回答,朱由校倒是高兴了起来。

  在原主的影响下,朱由校本就当朱由检是自己的亲弟弟,眼见着这朱由检,被自己掰正了,而且之前在东林的教育下,他也没有彻底被蒙住眼睛,朱由校当然高兴。

  可是下一刹,朱由校的双眼一眯,带着一抹杀意说道:“原来由检你也知道,大明的白银,大明的经济命脉,是来自于海上啊!”

  “那么你愿意,将大明的经济命脉,交到东南沿海的商人们手中么?”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