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九三章 颁旨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王彦从侧面下了台阶,接过了他呈上来的奏折,又上去递给了朱棣。

  朱元璋时期,大臣奏事一开始都要跪着,到了朱棣时期,就改成了站着,不过在初一十五大朝会的时候,因为大朝会每次都有外国观礼团,这个时候,都需要先下跪,再奏事。

  朱棣接过了奏折点了点头,站在他旁边的王彦就又高声喊道:“准奏!”

  坐在二层高台上的朱瞻基刚好就在王彦的下面,被他的声音裹的耳膜发麻。

  方宾的声音当然就没有这么刺耳了,此人虽然贪,但是却有干才,善以机警,能揣上意。而且相貌堂堂,风度极佳,言谈举止都很出色。

  解缙就评价他是簙书之才,驵侩之心。

  什么是驵侩,原本是指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后来加了市侩的含义。

  搁后世来说,这就是一个舌绽莲花的经纪人,鄙视他空有文采,却市侩无比。

  听了朱棣的话,他起身往中间一站,略微背对朱棣,面向百官,就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说道:“癸巳月上半月,兵部奏事三百一十六起,传达制书七份,诏书三百零九。兵部上下戮力一心,为太孙殿下出征东瀛调兵三万五千余人,千总以上将领六十五人……”

  大朝会上,一般不会讨论具体事件,更多是阐述半个月以来各部门的工作汇总情况。

  至于电视上面演的那些皇帝在朝会上审案子,这就好比后世全国人大会议上,处理一件民事案件,纯粹是扯淡。

  只有关系到社稷民生的案件或者事件,才会拿到大朝会上来讨论一番,比如反叛,比如救灾。

  当然,大军出征也在这个行列。

  方宾汇一口气报完了兵部的事件,又转身面向朱棣,在大堂上静立而定。

  朱棣在上面一边看着奏折,一边听着方宾的汇报,在方宾汇报结束之前,就已经看完了奏折。

  这个时候,他才开口说道:“自我大明立国,首次派杨载出使,就遭东瀛南朝怀良王囚禁,并斩杀我五名使节。太祖念其懵懂,宽宥其行,但其不念旧恩,在洪武末年多次扰我边境。”

  “自足利义满时期,在他的强力约束下,倭寇现象才得以遏制。但是足利义满之后,其子足利义持对我大明虎视眈眈,屡次试探我大明,并与去岁派出大批人马,掠夺了朝鲜语琉球等国,对我大明属国造成重大损伤。”

  “太孙瞻基于去冬率十万大军,肃清盘踞在对马岛及济州岛倭寇,擒获万余人。除数千原南朝余孽,近半竟都是东瀛各大名子弟。”

  这个时候,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起身走了两步,来到了三层御驾台的前端,双手扶着栏杆,俯身说道:“朕派金尚书前往东瀛问责,足利义持竟敢封锁海域,拒我上使。还不让其他大名与我特使接触,我草他娘咧,竟不给老子留一点脸面,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