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二二章 心态与进京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

  太子一直只是在文臣之间有些支持,以前的军队支持朱高炽,但是在丘福死了之后,军队就保持了中立。

  他们瞧不起连走路都需要人扶着的朱高炽,更因为朱高炽一直重文轻武。

  所以在太孙北征之后,军方的将领将希望放在了对军人更加亲近的朱瞻基身上。

  对处在夹缝中的太子,朱棣并没有怜惜。

  他是一个好儿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的太子,但是唯独不是一个好皇帝。

  对太子的势力受到挤压,朱棣是乐见其成的,但是携着征服东瀛的巨大功劳回来,朱棣突然发现,连自己的威信也被这个孙子给压迫住了。

  他虽然发动了靖难之役,得到了帝位,但是这是内战。

  对外征战,一个被朱元璋赶到漠北的北元,自己都十几年没有搞定。

  从永乐五年对交趾动手,整整十年了,一直到今年,以封建为饵,张辅才把那里彻底稳定了下来。

  这些功绩跟太孙半年就征服东瀛相比,相差实在太远。

  虽然对方是自己的孙子,但是朱棣仍然有些接受不了这种对比,因为跟自己的孙子相比,所谓的文治武功好像都被比下去了。

  当太孙取得大胜,活捉东瀛王室的消息传回,礼部祭祀清吏司郎中周讷上言:“今天下太平,四夷宾服,民物阜丰,请封禅泰山,刻石纪功,垂之万世。”

  礼部尚书吕震等亦言:“皇上圣德神功昭格上下,宜如周讷之请,封禅泰山。”

  但是朱棣还是拒绝了封禅泰山的建议,因为他感觉,这个功劳不是自己的。

  而且,从朝中大臣的表现,他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孙子的崛起对自己的影响。

  可能在许多的人的眼中,这个孙子已经超过了爷爷。

  这一点是他难以接受的。

  所以,他想要建立更大的武功。

  朱瞻基提到的帖木儿国的确远超他最开始选的勃固和南掌,这也勾起了他的雄心壮志。

  他当然不是一个顾头不顾尾的人,想要征伐一个横霸西域的大国,没有万全的准备可不行。

  但是他更怕这是一个诱饵,当自己在西域将帖木儿国踩在脚下的时候,大明已经完全被自己的孙子控制。

  他还有雄心壮志,不想成为唐高祖李渊,末年只能在深宫养老。

  所以他故意借着这件事来试探一下自己孙子的心意。

  当朱瞻基反对他现在就出兵,并且对能够监国毫无兴趣的时候,他是非常满意的。

  虽然有能力,有野心,但是依旧顾全大局,还能不恃宠而骄,尊重他这个爷爷。对这个孙子的表现,他已经不能要求更多了。

  回到宫中,他就召见了翰林学士杨士奇,让他写下圣旨。“着府军后卫六千人,优先换装火器,拱卫太孙。”

  杨士奇洋洋洒洒,不一会儿就写出了一片文采斐然的圣旨,用过了大印,就派了太监去跟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