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分道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商人这个阶级一直受到了最严厉的打压,范蠡,吕不韦这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

  商人备受歧视,首先是古代封建统治者都是以儒家学说来统治人民的思想,儒家思想讲究与人诚信、坦诚相待。

  而商人做生意难免会出现缺斤少两,更有甚者会为了财富谋害别人的生命,这与儒家学说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对立。

  “无奸不商”更是揭露出商人的真面目,因此为了宣扬儒家宽厚、仁爱的思想,维护社会风气,必须对奸诈的商人进行打压,时间一长,商人的地位自然就非常低。

  其次是封建社会是农耕文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一直是讲究“男耕女织”的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只为吃饱饭并没有太大的需求,自然对贸易需求大大降低。

  因此在古代商品贸易经济并没有高度发展,加上交通不发达,贸易的距离只能小范围的进行,更多的商人只是以“货郎”的身份走街串巷贩卖物品,为了做生意经常居无定所,简直就是流浪人员一般。

  古代人讲究安稳,希望读书将来好中状元,对于货郎这些人自然不会高看一眼。

  真正的大商人,从秦代以后就少之又少,一直到宋代,才逐渐发展起来,但是更多是作为权贵的附庸存在。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货币的不发达。

  商人贸易最重要就是要有货币的支持,秦汉时期钱币主要是金属的货币,一千贯串在一起都有几十斤重,不仅财务不安全,贸易的规模也不会很大。

  商人一生追求笨重的金钱粪土,清高的读书人自然会嗤之以鼻。而且古代社会是专制社会,封建统治者最怕别人造反,一旦有人富可敌国,谁都保不准他会干什么事,如果他资助了造反的乱贼,皇帝又要换了别人来做。

  沈万三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士农工商的排序,就明确地说明了商人在地位上的地下。

  在秦朝时,商人即使富得流油,也不可以穿丝绸衣物。唐朝时,商人不能入朝为官,直到明清,商人的地位才有所转变,从富商巨贾仕途无路到富商巨贾仕途有路。

  这不仅仅有社会发展的原因,更因为一直到明清时期,全世界的白银都流入中国,这才支撑起来了商人阶级的货币规模。

  如今还是明朝初期,不管是黄金,还是白银的数量都不多,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商人的交换。

  连朝廷发俸禄都需要用布匹,丝绸,香料,木料来替代,商人们就是有再多的货物,交换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商人们,哪怕家财万贯,但是让他们拿出一万两白银出来,都几乎不可能。

  因为他们的财富都不是金银,而是实物,土地。

  苏州的织造商户能一次性拿出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