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 要借题发挥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考虑过,他之前就已经多次设想过见到朱瞻基该说什么,而朱瞻基又会问他什么问题。

  所以他不假思索就说道:“帖木儿国土地贫瘠,与大明西北各处差不远,跟大明的江南相比,远有不如。因土地贫瘠,不适宜耕种,所以大多部落以游牧为生,只有少数河岸地区,才能种植粮食。但帖木儿国位于东西交界,全民经商,故商业氛围浓郁。”

  朱瞻基又问:“那你认为是我大明强盛,还是帖木儿国更加强盛?”

  “两地各有千秋,大明以往略有不足,但自殿下励志改革,如今的大明在做工方面,已经超过了各国。”

  从秦汉时代发展起来的贸易,在几千年的岁月中,其实一直控制在阿拉伯人的手里。一直在大航海时代以前,阿拉伯人的确有资格歧视大明人。

  因为在古代贸易中占据主要角色的茶叶,瓷器,铁器,白糖,丝绸,香料等,几乎绝大部分都是远东出产的。

  但是,控制了贸易渠道的却是阿拉伯人。

  虽然远东属于生产商,却一直没有真正掌握定价权,大头利润都被阿拉伯人赚走了。

  大航海时代虽然拉开了这个庞大帝国被入侵的大幕,但是自十六世纪一直到十九时期中期,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大明才真正成为了贸易顺差国。

  这几百年间,大明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白银,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黄金,都全部收入囊中。

  从明初根本没有多少白银和铜板,到了后来变成了黄金白银堆成山。

  以至于全世界黄金和白银的出产都跟不上贸易规模的扩大,被全部送到远东还不够。

  最后逼得西方各国穷疯了,不得不利用武力来进行鸦片贸易,最后发展到直接动手来抢夺。

  如今大航海时代还没有开启,阿拉伯人还控制着东西方的贸易渠道。

  所以虽然阿拉伯人现在并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甚至还被各族奴役,但是谈起经济这方面,他们仍然带着一种骄傲。

  朱瞻基淡然一笑,他这次要打通东西方的贸易渠道,并不想跟哈三这个小角色说。淡然笑问:“只是做工吗?”

  哈三没有听出朱瞻基话里面的讽刺,反而来了兴趣,说道:“殿下,大明短短几年之间,就发明了火枪,水车,轴承,水泥等物,这些都是大明的优势。如今各国都没有这些东西,大明应该早日将这些技术传播开来,扩大生产,加工,这些东西肯定都会供不应求的。”

  朱瞻基并没有提火枪,只是问道:“扩大规模之后,让外人学了去,我们不是做不了独家生意了?”

  “可是在他国学会之前,大明就会赚的盆满钵满。”哈三楞了一下,连忙把话圆了过来,抱拳说道:“从长安到京城,到泉州,小民已经联络了不少族人,愿意花钱购买专利,为大明的贸易做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