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舆论控制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那些勋贵家族的没有继承权的孩子们,只要过去,也能混个封爵。

  在大明之外的封藩,虽然没有先例,但是基本的统治构架,肯定是要完整的。

  否则的话,大明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最后那里却想要独立,不想纳税不可能的。

  在东方文明大一统的思想下,像西方那样的完全独立式封藩,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儒家的好处,所以后世的儒家虽然腐化,堕落,但是现在还是可取的。

  朱瞻墉的想法在宗室里面不少,但是朱瞻墉的想法在张氏面前是不可能得到允许的。

  别的不说,他现在都还没有成年,也没有成亲,就想要独自去海外,连朱瞻基也不会同意。

  最起码,也要等朱棣去世了,朱高炽登基,他成亲了,才能封爵封藩。

  但是他不行,其他符合条件的宗室和勋贵却很多,如何分配这里面的利益,就连朱棣也头疼。

  因为一切开发都只是开端,更重要的是要带着其他人一起发展到底的农业,只有农业逐渐发展起来了,才能养活更多的人。

  若只是重视金矿收益,打着去捞一笔就回到大明的想法,这样的人也不能寄予厚望。

  金矿总有挖完的一天,将南洲变成大明不能分割的疆域,才是长久之计。

  席间,来跟朱瞻基敬酒者络绎不绝,谁都知道,南洲如何划分,他的意见将会至关重要。

  这一幕,看的朱高炽都是眼热。

  而汉王朱高煦,此刻的眼神里只剩下了失落。

  永乐十四年,他被朱棣削藩,发配乐高。原本乐高没有汉王府,他们一家还能住在青州汉王府,但是在山东都指挥使靳荣被调任西北凉州,新任山东都指挥使曹猛以皇上有旨,收回了汉王府。

  他们一家寄居在乐高县衙一年有余,才被移居到新汉王府,而新汉王府比原本的规制小了一半有余。

  朱高煦现在是一介平民,新汉王府其实是赏给他的大儿子朱瞻壑,在整个宗室内部,他已经完全被边缘化。

  纵然他有万般不甘,但是现在太孙朱瞻基势大,不论民间,还是军队,都视太孙为正统。

  支持他的靳荣被调走之后,如今他想出乐安,都不能行。若不是这次沾了朱瞻基的光,得到恩赐可以入京,他还被软禁在乐安。

  来到应天府,看到如今的应天府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厂。一座座火炮,一杆杆火枪被大量生产出来,而这些全部都掌握在他这个侄儿的手里。

  他已经认命了。

  这次来京,他就想着父皇能顾念父子之情,宽宥他这一支,让他带着儿子们能远离大明,出去当个藩王。

  不仅他这样想,赵王朱高燧同样也是这样想,只要还有一点追求,都不愿意像猪一样被圈禁在王府里生孩子。

  但是,由于朱棣如今还没有拿定注意,所以,如今谁也没有得到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