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四章 火车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黄福抵京的第一时间,就接见了这位老臣。

  望着坐在上首,端坐如钟,不怒自威的朱瞻基,黄福的心里充满了庆幸。

  几年前,因为儿子入了海军,他不得已也投靠了这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太孙。

  那个时候,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为了家族以后计划。

  在他想来,皇上龙体健康,太子年虽不高,最少在十几年内,他们黄家还是要被朝廷中的文臣势力边缘化的。

  可是太孙一举拿下东瀛,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威望,而他投靠了太孙,也很快就被调进京城,并且担任了兵部尚书一职。

  但是太孙出海,为了西征,他又被排挤去了西北,负责粮草调集。这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在这个朝廷站稳脚跟,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文臣中,他并没有真正的敌人,但是错就错在他的声望太高,

  洪武二十年,如今的朝廷大部分大臣们都还没有出仕的时候,他以二十岁的年纪就已经担任工部侍郎了。

  那个时候的蹇义,夏元吉,都还是他的后辈。

  到了永乐朝,他就被朱棣任命为工部尚书,位高权重。

  而后十几年,他几番浮沉,一直在外任官。而他的后辈们一个个身居要职,不愿意朝中出现一个跟自己不是一条心,却又德高望重的大臣。

  当他在西北接到消息,皇上竟然撇开太子,直接让太孙监国,他知道自己终于否极泰来。

  因为这件事也就意味着与那些大臣关系密切的太子,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太孙提早掌权,对他黄家,对他黄福是一件好事。

  随后自己的儿子被任命为西征军的后军总兵官,映证了他的想法,父子两人都同为两路大军的总兵官,这种荣耀是历朝历代都极为少有的。

  他当然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父子二人同时掌管大权,即使为了避嫌,他也该上书请辞北路军后军总管。

  再然后,他就等来了方宾和金幼孜前往西北替换他。

  这是太孙掌权的第一步调整,也是他黄福以后真正走进权力中心的第一步。

  既然方宾被派来西北,调他回京,也就意味着要让他担任整个兵部的掌印尚书。

  所以他用最快的时间与方宾交接了工作,并且将一应官员全部推荐给了方宾,就踏上了回京的路。

  这次回京,他将不再是个过客,哪怕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儿子随陛下出征,在陛下没有回京之前,在黄渊依旧担任南路军后军总管之前,他就一定会坐稳在兵部掌印尚书的位置上。

  所以他这次回京的感觉与往昔有着很大的不同,在阅江楼码头登上应天府的土地的时候,他就遇到了第一个惊喜……

  马琪,这个曾经担任交趾总采买的宦官,他不过是一个中官,在整个內监系统最多也只能算是个中高级官员。

  但是因为他是能贴身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