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设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部历来是朝廷最大的部门,但是这不代表工部的高级官员多,而是因为工部管理的工匠最多。

  匠人地位低,哪怕成为一个小吏,在那些读书人眼里,也还是下等人。

  所以工部一千多年来,排位一直是六部之末。

  自四年前,工部又增加了一个技术专利司,这个原本不起眼的衙门,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发展成了一个拥有近千工匠的专营部门。

  而原本被工部众员排挤,被安排到专利司的虞衡清吏司郎中刘杰,这几年间,从一个边缘人物,变成了京城炙手可热的大红人。

  身为罪臣刘伯温的后人,刘杰为了家族荣耀,在京城忍受着白眼,排挤,如今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当初跟朱瞻基的一席对话,他很好地把握住了朱瞻基的心意,如今专利司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技术推广服务。

  每一项被申请的专利技术,不等到专利证书下来,专利司就有专人将这项技术进行分类。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人负责,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

  不管申请人愿不愿意,这项技术除了细节保密,用途和作用都会详细地宣传开来。

  这样的时候,除了大商户,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将专利授权。

  所以从永乐十四年到十八年,工部虽然因为有了水泥,在全国各地进行工程建设,但是也掩盖不住专利司的风头。

  如今的应天府牙行,各大州府的牙行,都开通了专利服务。各种各样的新技术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刘杰的名气越来越大,专利司的获利也越来越多。

  也不是没有人想要挤开刘杰,但是刘杰在朱瞻基的面前已经挂号,朱瞻基将自己的太孙令都给了刘杰一块。

  加上工部尚书宋礼早就得到了朱瞻基的授意,一直保护这刘杰,也让他安稳地坐在郎中的位置上。

  应天府长安坊的北侧,与皇宫内库的护城河边,原本是一片被隔开的平地。

  洪武朝时期,应天府的人口不到百万,为了皇宫的安全,这里当初不允许建房。

  但是永乐朝以后,应天府的人口连年增加。加上海外各国都在应天府设立了鸿胪寺,安排了使节,另有海外商人的往来,人满为患。

  永乐是十二年,应天府的户籍人口就达到一百零三万,长住人口另十五万余。

  根据永乐十六年的人口统计,户籍人口超过了一百二十万,长住人口另三十万余。

  也就是说,整个应天府的人口超过了一百五十万。

  这可不是后世有高楼大厦的城市,如今的百姓大部分住的都是平房,而且文武百官居住面积都是超大,导致百姓居住越发拥挤。

  夹江工业区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应天府的住房紧张,因为许多百姓去了那里做工,就都主动搬出了城。

  但是,应天府的住房和公共用地依旧越来越紧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