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八章 目标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操之过急。

  因为大明的教育系统,官员选拔机制,都事关重大,不能贸然改革,只能循序渐进,看一步走一步。

  如今兵部是黄福在主持,他是铁杆的太孙党,当然是积极回应了朱瞻基的讲话。

  他认为用文臣主持兵部不能变,但是所有的文臣,都应该下放到军队去锻炼几年,了解了下层的运作,然后再到兵部任职才合理。

  而且,他立刻做出决定,将兵部五品以下的官员,轮流分派全国各地的军队去锻炼三年。

  刑部的顾佐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赞扬朱瞻基的《少年中国说》上面来,他不遗余力地鼓吹朱瞻基的这篇文章写的大气磅礴,立意深刻,将会成为指导大明发展的明灯。

  对于官员改革,他只是寥寥几句,认为官员专业化的培训和选拔,能极大的加快官员的工作效率,刑部将会全力支持殿下的改革之想。

  还有工部,他们一直是朱瞻基最亲信的部门,因为朱瞻基的扶持,他们的名分虽然依旧在六部之末,但是他们的规模已经是六部之首。

  如今的朝廷,除了军队和內监,工部已经是第三大部门。

  他们对官员专业化是最支持的,因为一个不懂技术的官员如果到了工部,恐怕没有一点贡献,只会拖累本职工作。

  大理寺,都察院,通政司等部门的主官,也都在邸报上面进行了发言,虽然对教育改革有些疑虑,但是他们都是大力支持官员专业化的。

  像吴中这个建筑专家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十个月的时间,连一个死刑都没有判。说好听点是心善,说难听点是糊涂。

  把一个外行人放在一个不合适的位置,对朝廷的影响,比一个贪官还要严重。

  任何人都能看出官员专业化的好处,但是以前为什么没有人做?一个是成本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百官学的都只有儒学。

  学的都是一样的知识,然后当官就是根据以前的经验来照章办事,所以根本不在乎这个官员懂不懂。

  因为真正的事情都不是官员在做,而是小吏在做。

  大明的官员没有专业化,但是小吏都是父子相传,专业的不能再专业了。

  朱瞻基想要官员专业化,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而教育是百年大计,即便从现在开始,二十年内能普及,推广开这项政策,难度也很大。

  所以这一批官员都看的很清楚,这件事对他们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恐怕都已经告老还乡了。

  这也是没有官员直接反对的主要原因,要是直接触及他们的权益和利益,哪怕朱瞻基是监国太孙,也会又无数的官员来反对这项政策。

  就在朱瞻基的《少年中国说》在大明掀起一阵沸腾的时候,全国数十万学子都被这篇文章激发的豪情百丈。

  然后,整个大明很快就被各地的揭榜给吸引了注意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