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零四章 新奇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相伯仲,可这……”

  其他通行的应试举人也都望向了于谦,于谦眼睛盯着那连绵不绝的厂房,如林的水车,忍不住摇了摇头说道:“在下也不过是幼年时期来过一次,那个时候,并不觉得应天府就比钱塘好,可是……这变化也太大了。”

  杜耀祖籍贯嘉兴,也是嘉兴的大家族子弟,家族参与海外贸易,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他这个时候说道:“京师繁华,果然不同凡响。往日只是听下人们说京师繁华,还不以为然,今日方知自己是井底之蛙。这一切,恐怕都是太孙殿下的功劳,自永乐十三年,殿下扫除阻碍,大力发展工商业,海外贸易,才有如今应天府之繁华。”

  于谦也应声道:“应是如此,我与殿下同庚,我幼年来时,那时殿下尚小,自然不曾参政,这些改变,都是他参政以后所为。”

  一行人怀着震撼靠岸,岸边已经聚集了一大帮帮闲和来接船的下人。

  杜耀祖家中在京城有份产业,与他交好的几个同窗,都已经说好了住在他家。

  但是于谦这边,他们还没有从钱塘出发,其实也已经安排好了住的地方。

  如今的兵部尚书方宾也是钱塘人,当初揭榜之后,方家就设宴款待了钱塘中举的学子,并且每个人都奉上程仪,只要参加春闱,就能到方家借宿。

  如今这个时代,同窗,同乡,同届,这都是官场最密切的关系。

  方宾贵为兵部尚书,也是学子们想要高攀,却没有门路的大人物。

  只是为了跟他拉上关系,也没有人会拒绝他的好意。

  杜耀祖他们有人来接,还想带上于谦跟他们的书童四人,却遇到了事先抵京的钱塘同窗康顺来接。

  康顺他们九月就已经来了应天府,一直在京城广交好友,共同进学。于谦也想跟他询问一下京城形势,就跟杜耀祖互留了地址,改天再见。

  康顺他们来了四人,再加上于谦和王乾,今年他们钱塘县就有六个学子中举。

  阔别了一个多月,一帮好友也格外亲热,一边说笑,一边帮两个书童搬下了行李,出了码头。

  码头外的广场上,停满了各种各样的马车和牛车,人力车,不少人都在拉着生意。

  康顺帮两个书童叫了一辆马车,将于谦他们两人的行李全部放了上去,递给了车夫二十个铜板说道:“将行李送到太平坊方尚书府右院。”

  于谦要付钱,却被康顺拦住。“今日廷益贤弟抵京,我们几人来迎接,自然是要你破费的。这点车钱就不要争了……”

  付了钱,他又打发了两个书童上车,跟于谦说道:“尚书府虽然也不会少了我们的吃食,但是毕竟不会大鱼大肉,最近一些时日,嘴里淡出鸟来了。让两个书童先回去,我已经吩咐了我的书童,会招待他们,你不用担心。”

  两个书童都是初次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