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二六章 想法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朱瞻基对于谦的记忆深刻,主要就是因为他的这首《石灰吟》。相比之下,他反倒对他的事迹不甚了解。

  只记得朱祁镇当初土木堡之变,自己也成为了俘虏。也先用朱祁镇逼大明投降,但是于谦坚决反对,并且说出了“社稷为重,君为轻。”这样的话。

  他积极组织军队抵抗,并且将朱祁钰扶持上位,成为明代宗。

  如果当初朱祁镇被杀,这就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保国之臣。但是也先实际上并没有实力跟大明硬斗的实力,见占不了便宜,索性放了朱祁镇。

  这也埋下了于谦的悲惨命运之果。

  朱祁镇虽然导致了土木堡之变,但是他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窝囊废,只是太过于信任王振,导致了权力失衡。

  在他回到京城,并被幽禁之后,他虽然算不上卧薪尝胆,但是也终于被他等到了机会,发动夺门之变,夺回了王位。

  他夺回了王位,当初不理他性命,并且一力扶持朱祁钰上位的于谦,当然也要成为牺牲品。

  一代名臣,在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被冤枉的情况下被杀。

  十份考卷摆在朱瞻基的面前,朱瞻基也一一仔细阅读。

  虽然他不喜欢用古文,但是不代表他这十几年来对古文依旧一窍不通。

  从六岁开始,他就接受最精英的教育,教授他的老师都是大明著名的大儒,而且还是单独授课。

  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他一开始对古文一窍不通,后面也被培养出来了。

  只是习惯了白话,他也不喜欢用古文的模棱两可来表达。

  哪怕他自己写不好古文的文章,但是鉴赏能力还是有的,分析能力还是有的。

  十分考卷中,要说最合他心意的还是解祯期的文章。

  解祯期的文采毋庸置疑,而且他还很了解朱瞻基的喜好。所以写出来的三篇策论,每一篇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紧贴实际,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而原本被划圆圈最多的曾鹤龄,相比之下缺少对时局的详细了解,虽然文章花团锦簇,却言之无物。

  而于谦又是一个极端,他的文章朴实,没有多少华丽辞藻,但是每一篇策论都能切中要点。

  他可不像解祯期一样跟在自己身边好几年,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够迎合自己的喜好。

  因为文采略逊,他的考卷之辈排为了第十。但是在朱瞻基看来,他言之有物,应该排为前三。

  纯以文章来看,第一名应该是解祯期,第二名是于谦,第三名开州刘矩。

  刘矩此人在会试的时候就排名第三,他的文章温醇典雅,笔力遒劲。虽然没有曾鹤龄的花团锦簇,却更为古朴。

  对朱瞻基这个实用主义者来说,他更喜欢刘矩的文章。

  将心目中的前三甲挑选了出来,朱瞻基递给了礼部尚书吕震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