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四章 爷孙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做工赚的银子,能轻松养活一个五口之家。

  也因为南洋的银子源源不断地运来,粮价低廉,东南的地主们现在日子并不好过,也没有兼并土地的欲望。

  粮价低廉,土地不值钱啊。

  当然,还有大移民带来的影响。如今的人口太少,总共不到六千万人口,大明还又占据了无数肥沃的土地,免费发放给百姓,三年以后才开始收税。

  在家乡活不下去,我也可以到其他地方生活。

  就在战争进行进行的最激烈的永乐十九年,搁在以往,战争会严重影响到百姓的生活。

  可是这一年,大明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除了粮食产量略微下降,这一年朝廷的税赋增加了三成,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相应有所增加。

  而赚的最多的还是內监,如今国库丰裕,内库的金子更是堆成山。

  还没有抵达应天府,看到这些报表,朱棣脸上的笑意就一直没有停下过。

  这个孙子,干的比自己想的还要好。

  这当然不是因为朱瞻基收了更多的税,而是因为现在朝廷内外,文臣武将,全部都被这个孙子收服。

  有时候,朱棣也不免有些失落,因为这样看起来,大明有没有自己,一点影响也没有。

  但是,他更多的是后继有人的开心。

  毕竟,他今年已经六十二岁,而不是四十二岁。

  船到宁波,一艘五层的大型楼船替换了朱棣的旗舰。

  这艘五层的大型楼船并不比海船小多少,吃水比海船略浅,但是装饰的份外奢华。

  船头和船尾各有一座大型的蒸汽机,四个滚轮经过了特殊设计,有深浅两种前进方式,不仅能在河道,也能在大海中航行。

  朱棣登上这艘龙舟,都忍不住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惊讶。

  被朱瞻基按照后世二十万吨豪华游轮内侍设计出来的这艘船,超出了这个时代整整五百年。

  坐在这艘船上三层的雅间,看着二层平台上戏班唱戏,朱棣甚至有一种不想下船的感觉。

  前来迎接朱棣的王彦和张贵妃说了朱瞻基不少好话,实际上,不用他们说,朱棣出征的这几年间,朱瞻基的行为也无可挑剔。

  从宁波返回应天府,舰队全部换装上了蒸汽帆船,因为要从长江逆流而上,普通的海船,需要好几天才能抵达应天府。

  但是换了蒸汽帆船,一日夜的时间,就能从入海口抵达应天府。

  六月二十六日一早,朱棣的龙舟抵达了应天府阅江楼码头。

  以太孙瞻基为首,应天府所有六品以上官员,全部到码头跪迎。

  但是这些都没有吸引住朱棣的眼光,他的眼睛,盯在了一辆停在码头上的火车上。

  阅江楼码头开始并没有通火车,为了迎接朱棣的归来,特意延长了一段铁路,让火车能直接开上码头。

  看着这个钢铁怪物,朱棣楞了半晌,才问道:“这就是火车?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