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三章 格物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才十七岁,又是太孙,其他人也不能因此就责怪他。相反,还因为他的身份,他们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

  现在,他们干脆就不插言了,想听听朱瞻基到底最后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至于地学和天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划分在一起,但是又有根本区别。相同之处是这两门学问都是教会我们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但是天文学更多偏重在理论和未来,地学偏重于应用和现在。通过天文,我们知道了春夏秋冬,春播夏种,秋收冬藏,通过地学,我们能将世间万物都为人所用。金银铜铁锡,这些都是这个世界赐予人类的礼物,甚至就连随处可见的泥土,也能烧成砖,建造高大的房子。

  可是我们现在应用的这一套,依旧是一千多年前的技术,为什么这些技术从发明到现在,特别是最近一千年来,就再也没有提高呢?”

  这些工部吏员当然知道是什么原因,可是没有一个人敢正面回答。这个时候,所有人都隐约能猜到朱瞻基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他们的内心里虽然有些担心,但是更多的是兴奋,因为一个重视工部工作的继承人,会让他们获得直接的重视。

  与这个相比,儒家学术的地位,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何况,太孙殿下并没有否定儒家啊,也很认同儒家啊,他只不过是更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而已。

  医学方面,朱瞻基就更不太了解了,不过这十几年来,他也有意关注着医学发展的道路,知道一些应用技术的发展。

  朱瞻基喝了一口水,才又说道:“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根据五行学说建立了如今的医学体系,《黄帝内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长桑君的《禁方书》,《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也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成书。

  我幼时听解学士讲三国,知道了在汉朝时期,华佗就已经能刮骨开颅,可是为什么到了如今,这些医术不仅没有发扬光大,却还失传了。这固然有战乱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却依旧是后人在这些方面的固步自封。”

  虽然医术可以救人命,但是中医的复杂往往需要一个人穷极一生,才能进入门槛。所以,能够把精力都投在这上面的人少之又少。

  这更多的是因为缺少系统分解的原因,几乎每个中医都是全才,需要会把脉,会内科,会外科,会儿科,会妇科,还要会识别中草药,知道如何熬药。

  而且,因为缺少传承的渠道,人人敝帚自珍,也是阻碍医术传播的重要原因。

  这一点是必须要改革的,并且这种改革不会触及社会的根本稳定,大部分人都会赞同。

  更主要的是,这种改革的成效是很容易就看到的。只要不培养全才,只培养专才,医生的数量就能在短期之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