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6章 黄叙发兵取箕谷,邓艾受伏鹦鸽口_三国之刘备复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6章黄叙发兵取箕谷,邓艾受伏鹦鸽口

  且说黄叙、姜维二人统领大军再出长安,进扎斜谷关。

  原来,姜维接到调令,立刻前往长安。

  从黄叙口中,姜维了解到邓艾的情况,遂对黄叙讲到:“邓艾此人熟知地况,极善用兵。几番战败,无疑其兵力不足也!若是其得蛮兵相助,后果将不堪设想!某知其发兵斜谷,未用曹氏三兄弟。曹仁三子皆功利之人,定会想办法惩治邓艾!”

  “伯约莫非已有对敌之策?”黄叙从其言语中听出了些门道,遂问道。

  “不错!我建议现在尽起长安兵马,出斜谷关,取箕谷之路,直逼汉中。”姜维果断的说道。

  姜维这是要走褒斜道,直逼汉中城。

  褒斜道,入川六道之一。又名石牛道、金牛道,穿越秦岭的山间大道。北起斜谷口,沿褒斜二水上行,贯穿褒斜二谷而得名,南至褒谷口,乃是秦川同往巴蜀的主干道之一,道路平坦,行军通达。

  褒斜道在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沿用时间最长。栈道始建于战国范蠡相秦时期。秦慧文王更元十一年,秦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大军即经由此道。是故,原来的谷道便被开凿成了能够通过大队兵马和辎重的栈道了。

  此后,褒斜栈道一直是兵家必争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行之道。

  史记中有记载: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

  当时已经是商旅连亘,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接轸,西川丰富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关中,三辅地区发达的文化交流传望西川,发展了南北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褒斜道是循渭水支流斜水及汉水支流褒河两条河谷而成的一条谷道,是典型的循河觅道路线。斜谷口在眉县之南,褒谷口在汉中褒城之北,因此又称为斜谷道。

  褒谷与斜谷同以太白县的五里坡为发源地。褒谷先自五里坡而西,至太白县嘴头镇南折,经白云、王家塄交留坝县,又经栝梨园、马道、青桥驿交汉中城,再向南至褒义铺、将军铺出谷口达河东店。

  褒河上游称为红崖河,至江口改为太白河,至柳川又称为下南河,至武关驿又称为北栈河,至马道以下才称为褒河。

  斜谷先自五里坡而东,至桃川以东的老爷岭北折,经鹦鸽,直抵斜峪关出口。

  二谷穿行于万山丛中,商旅循谷而行,并无大的登涉之劳苦,自斜谷上溯至源头五里坡,仅一道较平缓的坡,就进入褒河上源。顺着褒河河谷南行,经太白县、留坝县,不翻大山即可出褒谷而抵达汉中。

  如今汉中兵马只有万余,算上邓艾带出来到两万,也不过是三万之多!

  姜维就是要趁此机会,一举攻下汉中,夺取入川之路。

  不然等到蛮军到此,一旦开启山战,自己麾下的士兵势必处于劣势!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