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三章繁重的苛捐杂税_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贾御医走的时候,韩得平一家给他收拾了很多他平时爱吃的果脯蜜饯,山楂糕,山楂酱,西瓜酱,李子酱,还有十几坛葡萄酒。

  就是这些吃的喝的装了满满一车,把那位余都卫看的是嘴角抽搐。

  送走了贾御医,一家人又忙碌了一段时间,把弹棉坊开起来以后,棉絮被褥就陆陆续续被弹了出来,现在天还热,光光就让人先收仓。

  到了月底去府城送货的时候,武长使府的牌匾已经被摘了下来,换成参将府了,光光心里一凉,心想难道武长使府也受到牵连了?

  武长使夫人是他们家在府城的往来对象,靠山之一,要是他们家倒台了,自家还不知要受到多大影响呢!

  幸好门房没换人,门房认出了他们,就请他们进去见他们家夫人。

  原来武长使调职了,调到守备大营里做参将,以后就没有什么长使府了。

  所谓的长使,少使都是为王府设置的官职,现在淮阳王被拿,夺了封号,这些官职和封地也一并被撤销。

  淮阳府自然就成为跟其他城市一样的府郡。

  光光就得改口叫武长使夫人为蒋夫人,因为参将就姓蒋。

  而且听蒋夫人说,府城里的知府知州,通判,同知大小官员都被撤换了一遍。

  幸好对蒋家没啥影响,光光放心了不少,两家的生意照旧不变。

  又打听了一下贸家,蒋夫人说那位贸长使调到其他府去做了一个知州官,光光失望无比,这个贸家没跟着倒台,还真是太可惜了。

  林氏招了二十几名工人,开始领着人弹棉絮被褥,絮棉之类的。

  另一边摘棉花,剥棉花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时间过了不久,朝廷就有新的政令下来,淮阳府的赋税恢复跟其他府城一样,做十交五。

  老百姓是哀嚎声迭起,这就意味着地多条件好的人家只能勉强糊口了,而地少人多的人家就食不果腹了。

  一户有十口人的庄户人家,按照十亩地来算,一年亩产的粮食在两千四五百斤,现在做十交五的赋税来算就要上交一半的粮食。

  余下的粮食就算是顿顿喝稀粥,最多维持大半年,剩下的时间就得打饥荒挖野菜,这还是中等人家的生活水平呢,其他的就可见一斑了。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严苛的赋税下老百姓也会想其他法子,比如有些人家会把土地挂在有功名的人家名下,以逃避赋税,这叫做土地并有。

  还有的人家会多租佃点土地,这也能够养家糊口,不管怎么说繁重的苛捐杂税下,苦的只有老百姓,像镇上,城里的中上层人家是不受影响的。

  而大柳村在附近十里八村是比较特殊的,因为村子里的大部分人家现在都不靠种地为生了。

  这两三年里有好些人家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地都不种了。

  一年全家人种十亩地,淮阳王在的时候赋税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