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72章 浦江的目光_一路青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展,已经表明浦江市要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一些污染严重、效益不高的企业,还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逐步外移。

  浦江的经济升级其实是一个主动加被动的过程,其主动在于浦江市着眼于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着眼于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建设,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被动则在于随着浦江经济的发展,浦江城市的扩大,一些工业企业逐渐被城市所包围,城市的发展造成地价的上涨,传统工业企业要进行技术升级,扩大生产已经没有空间,加上城市对环境的要求,都逼迫这些企业从原来的地方搬出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浦江地价和租金的上涨、人工成本的上涨、对环保更严格的要求……都要求企业不断升级,一些落后的技术就只能转移到别的地方,这就是被动的转移和腾笼换鸟。因为后发因素,还有主动进行产业升级,所以浦江已经开始摆脱过去那种只要是投资就大力欢迎的局面,开始对部分产业进行转移,有意识引导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投资进来。

  在这个过程中,浦江市要进行产业转移,同时也要谋求产业链的合理布局,一些污染严重、不符合浦江市要求的产业需要转移,但同时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也是浦江所需要的,浦江也不能一搬了之,有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以后,部分被淘汰但依然被需要的产品生产就需要搬到周边地区,生产以后输送到浦江,形成新的产业链布局。

  以前浦江市与苏城、宁城等地方就形成了这种产业链的互补格局,现在通城市想要加入到这个格局当中,浦江市自然也没有拒绝的必要。

  不同的地方在于,过去苏城与浦江的融合是苏城主动,浦江市听之任之,而与通城市的合作,浦江需要进行更多扶持和引导,这也是通城市的希望和要求。

  包飞扬连夜向市长杨成林进行了汇报,杨成林随后指示,让市政府秘书长成思南、市发展计划委主任姚月娥参加后续的会谈。对会谈的策略,杨成林也做出了指示,要求从长远的利益出发,推动浦江市与通城市的经济一体化,将其打造成为环浦江经济圈合作的典范。

  相比苏城、宁城等地区,通城的经济发展要落后一些,但也正因为如此,浦江市与通城市竞争的领域少,能够合作的地方更多。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双方很快就合作方案达成了一揽子协议,部分方案已经涉及到细节,但是在原则上已经基本谈妥,不过正式签订还要等两地政府批准,涉及到行政区划的调整,还要上报中央审批。

  浦江市委,市委召开了扩大会议,除了市委领导,还有相关部门和区县官员参加会议。市发展计划委主任姚月娥就浦江市与通城市达成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