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3章 教育理念与社会招生_文娱之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惊讶吗?

  苏壤太惊讶了。

  大学并不属于义务教育,因而,想要在英国上大学,要么是英国公民,要么申请留学。

  秦叶当然不是英国公民,但留学?

  想申请留学的话,起码得有个中国户籍,对吧?

  但他不久前还没有啊,怎么申请剑桥大学的留学生?

  只是,这份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又是哪来的呢?

  苏壤满心疑惑。

  是小叶有了户籍后偷偷去申请的吗?然后现在给自己一个惊喜?

  也不对呀!

  申请时间早就过了呀!

  “这,这个怎么弄的?”苏壤疑惑道。

  “社会招生啊!”秦叶笑道。

  在中国,高考被称为“一考定终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大学几乎不可能转校,考上哪儿基本就是哪儿了。

  为什么说“几乎”、“基本”呢?

  因为,原则上中国大学是可以转校的,只不过极其少见,属于极特殊的情况,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点从“很多人压根都不知道还有这事儿”上就可以看出来了。

  不过,在前世的SH还有一种真正可行的大学转校方式——插班生考试。

  具体来说就是,SH市教委自2000年开始,先后允许复旦大学、SH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13所SH重点高校招收插班生。

  招生对象是所有SH市普通高校在读的全日制一年级本科在读生,只要品德优良,身体健康,在完成第一学年学习并且成绩全部合格后,都可以参加插班生考试。

  4、5月份公布招生简章,6、7月份考试,具体哪些高校哪些专业会招生,每年都有一些变化,但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有5所以上高校招收插班生。

  而SH的这种插班生考试制度,其实是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的。

  在英国、美国这种国家,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接受转校生,而且不是学校安排招生,而是学生自己申请。

  例如,你读了个野鸡大学,觉得不满意,想读剑桥,你可以申请转入剑桥大学。当然,你得拿出能让剑桥接受你的资本来(GPA,个人能力等等)。

  从基本不可行的中国大学转校,到SH特有的插班生考试,再到西方国家高度灵活的大学转校方式,这其实是自由公平理念在教育领域的逐步渗透。

  只要你不比剑桥的学生差,那么你就应该有机会拥有与他们相同的教育环境。

  而在这世界,这种教育理念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延伸。

  英国大学在每年招收新生,接收转校生的同时,还有一个特殊窗口——社会招生。

  招收新生的对象是那些读完了A-Level,有资格申请大学的人。

  接收转校生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

  而社会招生的对象,则是剩下的其他所有人。

  “这个社会招生的窗口非常特殊,它是全年开放的。”秦叶道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