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八章 回从扬子大江头(中)_倾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害者。

  因此文天祥这么一说,倒是让叶应武警觉起来,如果他把士族打压的太厉害的话,等到之后士族缓过劲来,会不会更加拼命的报复踩着他们上位的工商阶级?到时候这党争可就不再是士族和世家之间的斗争了,而是几个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了,这样的斗争即使是并不激烈也会沉重阻碍社会的向前进步,甚至会使得社会出现倒退。

  “陛下所需要做的,无非就是萝卜加大棒罢了,”文天祥沉声说道,“现在陛下这大棒已经挥下去了,所需要的就是萝卜,告诉其余还在观望的士族,朝廷并不是想要对整个士族动手,而只是因为这几个士族实在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所以朝廷必须要有一些措施。”

  “朕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现在朕能够想到的,也就是两点,”叶应武斟酌说道,“一个是将未完成的殿试尽早举行,再这样拖下去的话没有办法向天下士子交代。第二个就是为皇长子挑选少傅和伴读,毕竟孩子也大了,得开始读书了。”

  这两点是文天祥早就料到的,而且无论是他还是叶应武都清楚,这两条还远远不足以让世家们安心,毕竟这对于朝廷来说,都是早晚得施行的事情,如果用这两条来安抚士族和士子们,就未免有些草率和敷衍了。叶应武显然正是因此,而不得不向文天祥求教。

  “其实陛下,还有一个不错的选择。”文天祥沉声说道。

  叶应武盯着水面上随着清风摇晃的钓线:“但说无妨。”

  “前宋亡了,作为新朝,陛下可以下令编撰《宋史》了。”文天祥看向叶应武,“编撰《宋史》,绝对是一个浩繁的工程,单单凭借翰林院和学士院的人手根本不够,所以陛下不妨趁着这个机会,向各个士族要人,毕竟这些世家衙内和子弟都是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在编书这上面,对于他们来说是不错的历练,而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不错的人才,并且朝廷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考验一下这些世家子弟。”

  “对于那些世家来说,派人前来编纂史册,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叶应武笑着接了上去。

  为前朝编撰史书,是后朝朝廷和史官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修史,更能够说明新朝取代旧朝的名正言顺,是非常好的树立统治威信的工具。在另外一个时空中,灭亡南宋的蒙古人,刚刚从马背上下来就迫不及待的为前宋编撰史书,所为的自然是向汉人强调自己取代前宋、拥有华夏天命的正确性。

  当然这样匆忙编纂史书也有弊端,即使是当时主持编撰的是蒙古人中的英雄豪杰人物――脱脱,但是毕竟蒙古人和汉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导致《宋史》在后世饱受诟病,甚至被人指责还不如《永乐大典》之中的《宋会要》。

  想到《永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