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二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下)_倾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怕北伐就是以大败收场了,所以这首功落在叶应武的头上也合情合理。

  对此叶应武只是一笑了之,自己有功,总不能学着朱厚照同志封自己一个“大将军”当当吧,那就未免贻笑大方了。

  而在叶应武下面,列在第二功,实际上是首功的,正是两淮军第一旅的旅长徐晨。对于徐晨,叶应武当然早有了解,这个曾经以一旅之兵死守合蔡镇的勇将,是他亲自点将作为包抄队伍率先出击的,而事实证明徐晨也确实没有让叶应武失望,徐晨率领八百壮士扼守长城,古北口一战可以说打断了幽燕蒙古大军的脊梁,让伯颜和史天泽失去了突围的斗志,最后在犹如浪潮般杀来的明军面前举手投降。

  这实际上的首功归于徐晨,全军上下都毫无异议。徐晨的功劳,可不是简简单单做到的,是第一旅两次血战的伤亡险些打满了两次编制换来的,是徐晨带着第一旅的将士提着脑袋换来的。

  在功劳簿上徐晨名字背后,赫然写着“迁师长,请议封侯”,徐晨两次血战的功绩加起来升到副军长或者一军督导――这里的军是主力战军下面一阶级的军――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现在大明军界,年轻或者中年将领太多,仓促之间根本没有这么多的职位可以让徐晨补上来,所以只能先升为师长,而作为补偿,张世杰毫不犹豫的提出了“议封侯”。

  对于很多武将来说,封侯是最终的梦想和追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多少名将都倒在了封侯的道路上,而如果以徐晨现在的年纪就封侯的话,那对于徐晨来说绝对是一个殊荣,哪怕是在大明实际上爵位除了可以让几代子孙辉煌一些之外,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荣誉头衔,却是多少人可遇而不可求的。

  就算是徐晨的功劳巨大,但是以封侯酬功也已经足够了。

  叶应武苦笑一声,这个张世杰和陆秀夫还真是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啊。而他的目光顺着功劳簿向下看去,在下面张世杰以及各主力战军统帅和督导的名字一字排开,倒是符合情理,而天雄军将军高达的名字紧跟在张世杰之后,叶应武知道这是前线的将领们对于老将军的尊重,而且所有人也都清楚,此战之后老将军恐怕也要解甲归田了,所以功劳大一些倒也无妨,毕竟老将军这些年支撑川蜀天空、又开拓河西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

  对此叶应武同样没有什么异议,当下里他抬头看向文武百官:“这功劳簿朕过目了,朕准了,但是还有一点需要百官商议,在功劳簿的第二位,仅次于朕的就是两淮军第一旅旅长徐晨,张、陆两位卿家向朕提议封侯,不知道诸位卿家意下如何?”

  武将们脸上都露出惊喜神色,徐晨以而立之年封侯,那么意味着只是痴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