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百四十三、大儒_李星河穿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近亲属有权不出庭作证,即有权保持沉默。

  或许有少数收“忠义”思想影响的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不是该毫不犹豫大义灭亲吗?大义面前,什么亲人情,什么父子情,理所应当要为“大义”让路!

  因为这是在保护人性,保护人性中最脆弱的东西,后世的法制是公民约法,是为保护每一个公民而设立的。

  孔子的儒学就是从人性出发的,所以他才会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人性中最柔软,最基础的关系应该得到保护,人性比国家规矩更加重要!

  正因为这种人本思想,宋朝之前的众多儒家王朝,统一时也好,纷乱时也好,对人的束缚和压抑远远没那么严重。

  中华文化在这些时期也呈现出雄浑,外放,绚丽的姿态。

  到宋儒理学之后,一些人硬生生将从人性出发的儒学,变成禁锢人性,反人性的儒教。

  说着反人性的话,还以孔子的“克己复礼”来说事,要是先秦儒家大师知道,只怕都会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理学,作为一种糅合道、佛、儒的特殊学派,确实有真知灼见之辈,但也有许多最终成了犬儒,提出帝王用于束缚人们的“忠义”思想。

  存天理,灭人欲,天理至善,人欲至恶,没有中间地带!

  人们疑惑,不要人欲了,那什么是天理?

  百姓自然不知道,于是有人站出来告诉世人,天理就是忠义。忠在义前,为了忠,人性可以不要,正义可以不要.......

  从那一刻起,悲剧也就开始了。

  从陈钰家中出来,李星洲心情沉重了几分。

  陈钰老先生说他会据理力争,他死也不同意孟知叶,程禁等人所言,但他也直言说知道是皇帝希望如此的.....

  李星洲终于明白当初他为什么要请求自己照看家小,只怕他早有打算,也就早察觉出其中端倪。

  鲁迅先生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是的,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坚持心中的正义,而不是那套束缚人的“忠义”。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正义,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产生绚丽多彩的事,汇聚五彩缤纷的世界,那就是孟子说的浩然正气,天地正义,而不是什么狗屁忠义!

  李星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除了敬重,他无以言表,也无法帮忙,陈钰就是那舍身求法之人。

  他明知孟知叶,程禁之言就是皇帝想要的,也要据理力争。

  今晚朝堂,本就是一场不公正的辩论,结局也早已注定......

  李星洲劝解过他先不要和皇帝争,那赢不了,他们以后再慢慢想办法。

  陈钰老人只是笑着摇头答应:“这便是老朽与王爷不同之处,有你在,吾可死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