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三六章 潜心修炼_重生之围棋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届中国围棋天元赛结束。前两盘双方战成1比1后,在第3盘的快棋决胜负中,马小飞战胜聂旋风,成为中国首位天元。

  在随后举行的颁奖仪式中,李小强看着台上的两位棋手,心中无限感慨。现在的聂旋风才35岁,在当时看来,正是一位棋手一生中的黄金年龄。当时的事实也确实如此,35岁的聂旋风居然还处在自己的上升期。他还没有到达他的棋艺最高峰,还没有到达他人生的最顶点。

  马小飞呢,才23岁,在别人眼里,这就是个毛头小伙子,是个前途光明的青年俊才,完完全全还处在成长阶段。

  这种现象如果放到25年后的围棋界,那基本会当做一种“灵异事件”来加以解剖。为龗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李小强不知龗道。

  围棋的技龗术在进步,在积累。这点李小强承认。可要说后世的小豹辈们对围棋的领悟就比他们的前辈多,李小强决不承认。

  后世围棋信息更丰富,训练更科学,开发时间提早是事实。顶尖棋手30岁的棋手就开始称老将了,35岁就开始脱离职业一线。这种情况,对围棋是好事吗?不,绝对不是好事。

  李小强一直认为,围棋技艺的进步,靠的是天才的推动。而不可能是靠科学的训练。有人说,你李小强在搞封建迷信了吧,不相信科学吧。真的吗?

  田径100米赛跑,在“闪电”博尔特出世以前。竞争够激烈吧,训练够科学吧,有人已经在谈论人类极限是不是在9秒70的问题了。现在呢?

  对于这种类似人类极限的问题,围棋其实和百米赛跑是一样的。到底是天赋重要些,还是科学训练重要些,谁都说不清楚。科学的训练,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可惜后世的围棋环境。挤压了绝世天才的生存空间。对围棋中“技”的要求大大增强,对“艺”的要求大大削弱。久而久之,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围棋就是一种“技”。这样做对围棋同样是一种危害。

  同样是田径的例子。在田径比赛中,100跑肯定最好看。马拉松也算很有内涵。可是最难练的,在田径界有共识。那肯定是速度和耐力并举的400米跑。后世的围棋大赛,都像是在400米跑,要求速度和耐力非常平衡。要求训练非常科学。所以成绩好龗的,不要求你速度最快,也不要求你耐力最好。你能做到最平衡。最科学就行。

  可是谁也无法否认,400米跑,肯定没有100米那么刺激,也没有马拉松那么有内涵。后世的围棋也差不多,古大力和李石头这样的100米赛跑选手越来越少了。李石佛和孔二杰这样的马拉松选手也没有生存空间了。都在跑400米。围棋的魅力在哪里呢?

  李小强默默想着这个问题。他当然没有什么好龗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