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章 农民起义,移民战争_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清军洋枪营并没有死完,受伤的伤员,大部分被义军抢救了过去。在作战之前,谭如森就给曾如炷等人讲过,普通的清军士兵,都是可以转化为义军士兵的,或可转化为南华军士兵的。

  清军洋枪队失败,义军则趁势掩杀一阵,算是这次战斗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次日,清军卷土重来,他们带来了大量的红夷大炮。但是,义军也有相应的火炮。义军没有获得现代迫击炮的支持,但却获得了南华自治领自制火炮的支持。这就是1841型小拿破仑炮的火力支持。

  小拿破仑炮,作为技术含量极低的装备,基本不用现代化兵工厂生产,就是普通的钢铁厂,通过铸模的方式就可搞定。

  对于已有机械厂和机床厂的南华来讲,生产一些1841型小拿破仑炮,真心不要太简单太简单了。

  当然,南华生产火炮的工厂,还是直属于南华自卫军的。至于名字,目前都还没有正式出现。

  它不过是南华自卫军后勤部门逐步试验的近代火器之一。

  尽管拿破仑火炮这种东西,南华军本身不会去装备,但并不表示南华就不会生产。毕竟。这款炮在1840年代的欧洲,还是很有市场的。

  而且由于马辰的炮钢技术有所提升,导致小拿破仑炮的射程也比过去要提升25左右。于是,义军与清军的火炮对攻,让义军再次占到了优势。

  不过,因为清军数量太多,几乎把武冈给围了起来。所以哪怕义军取得了优势,也不能打开城门追击清军。

  清军除了洋枪营、火炮营外,还有一支劲旅骑兵营。使用德莱赛击针枪的义军,未必就能战胜清军的骑兵营。

  当然,德莱赛击针枪守在城墙上,除非清军有更厉害的火枪与大炮,否则清军也把守军无法。

  于是,武冈的战斗就呈现出奇怪的态势。清军攻不进城,城内的人也不敢出城杀敌。双方处于一种对峙状态。

  但是,清军以为可以围困义军的局面,却正中义军的下怀。

  首先是武冈城内的供应,义军根本就不缺。由于具有现代意识的南华人的插手,武冈城内的物资储备,足够城内的人生活半个之久。而且在战争爆发之前,义军已经动员民众离开了武冈城,或转移到云岭山区,或顺着商道去了广西并最终去了南洋。

  看明白没有,因为战争,普通百姓为了活命,不得不受南华的裹挟去了南洋,然后估计还有一些人去了远东。

  这就是战争,普通人只能背井离乡。

  马辰比别人做得好的,不过是后勤保障更有力一些,不会出现路上冻死、饿死或病死人的情况。

  另外则是这些背井离乡之人,他们原有的少量财产,能得到义军的等值赔偿。

  而这样做的情况就造成了,还在武冈坚守的,都是有意识要给清廷放血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