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9章 对峙_重生红星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9章对峙

  部队刚拿下县城,坎梁子村驻地就知道了,刘景桓当即率领善后人员赶往县城。

  这个才是华松军分区真正象征意义的地盘,上到司令员,下到普通士兵,每个人都对它充满了希冀。

  在随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中,令秦飞感到困惑的问题也逐渐解开。

  老百姓对部队的敬畏之感大过亲切之心,不过是因为这里少有中国gòng产党的足迹。

  虽然之前李全友他们也在城中活动,但是秘密活动,不敢大张旗鼓的宣传我党的政策和思想。

  老百姓对共chán党和八路军的认识,都还停留在纸面上,停留在并不详实的口耳相传上。

  也就是过去国明党当局对共chán党的妖魔化宣传,让老百姓害怕共chán党和八路军。

  还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周围几个县都还在被鬼子占领着,老百姓担心什么时候鬼子回来了。

  因为鬼子一来,中guó军队就跑的事,他们看过、听过的都太多了。

  所有这些,都让他们对新来的八路军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秦飞明白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时间,赢得老百姓的心同样需要时间。

  不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工作,真心不是他的强项,还是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吧。

  第二天,第一任华松县边区正府煮席刘启欢在八路军为他正名之后匆忙上任。

  组织城中百姓修缮战火中损毁的房屋,救治被流弹击中的百姓,肃清趁机作乱的的流氓混混等等。

  各种事务齐头并进,显示出刘启欢极强的行政能力。

  从个人角度讲,也唯一受人诟病的,大概就是那段伪维持会长的经历了。

  不过事情在他母亲和儿子从坎梁子村驻地来到县城以后发生了转机。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对老百姓的宣传效果最好的,竟然是刘启欢九岁的儿子刘博元。

  论及见过的兵、摸过的枪,谁也比不过随部队转移了几个月的刘博元。

  当小博元把他这段时间的经历在小伙伴中大讲特讲之后,八路军在敌后坚持抗战的事迹才慢慢为城中老百姓所接受。

  也许这就是童言无忌的一大妙处吧,那些抗日救亡的大道理,大人们一本正经的讲出来,还没有从天真的孩童嘴里说出来令人信服。

  在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后,报名参军的青年陡然增多。

  不光是华松县的,邻县也有偷偷跑来参加的,基本上每天都有几十个报名参军的,把刘景桓高兴得合不拢嘴。

  秦飞没在县城,刘景桓一来,他就到灰硐驻地去加强防务去了。

  冯旅长不甘心丢失灰硐驻地,已经先后挑起两次大规模的摩擦,但却一次都没有讨到便宜。

  第一次,也就是在听说秦飞率部占领华松县城的第二天,冯旅长认为八路军兵力分散,是个大好机会。

  于是就学秦飞的招术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