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一十七章 藏富于民_逆明164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很快就到了七月中旬,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已经超过了一年半的时间,算上设计的时间,超过三年!

  上万年轻力壮的俘虏苦力忙碌,无数水泥钢材供给,虽然当前无法提供焊接技术,但靠着在钢条上钻孔,靠着精细的拼接,靠着无数水泥浆的浇筑,一根根巨大的柱子从江底支撑桥面,这座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座跨江大桥终于建设成功了,堪称奇迹。

  又是一天的时间,当上百名技术工匠踏上已经干涸结硬的水泥桥面,看着脚下浩荡长江,就连他们也不相信这样的奇迹竟然在自己的手中设计督造完成了。

  大约在沉寂了半刻钟后,所有技术工匠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每一个个双目含泪,他们完成了一个历史壮举。

  当消息传出去,各地百姓,朝廷文武百官,就连朱慈踉都亲自来观看这历史的一刻。

  大明的强大再一次深入大明百姓心里,大明的民族自信心又一次增涨。

  长江大桥的贯通,紧接着便是在桥面上铺设铁路。

  由于早先设计时便考虑过,大桥的桥面设计得很宽,能容纳两条铁路之余,还能余下一条供三辆马车并排行驶的水泥路面,在其他地方铺设铁路的同时,这条水泥路面已经先一步向百姓开通。

  这一刻,两岸的百姓过江,再也不用坐船。

  马车在水泥路上面奔跑过江,大量货物来回运送,极大的刺激了南京城一带长江两岸的经济发展。

  皇宫御书房。

  “南京长江大桥虽然建城了,但大明各地还有大量的跨江跨河大桥需要修建,而且大明超过万里江山,光靠着三百余万俘虏修建铁路网和水泥路网过于缓慢,所以朕决定在各地大规模征召民夫,由朝廷发放工钱,各县百姓参与,不仅将自己县里的铁路和水泥路修建起来,还要同时兴修水利,有大明亿万百姓参与,朕相信,五年内,大明全国各地的水泥路网和铁路网以及水利设施都都能全部修建完毕!”朱慈踉对着李岩等六位内阁大臣说道。

  “皇上可否想过,大明之广,若由朝廷发放工钱,全国各地亿万百姓参与修建路网水利等,将要花费的钱财之巨,无法想象。”掌管户部的刘宗周说道。

  朱慈踉点了点头道:“朕当然想过,但朕此举正是要将国库里的钱财散发到民间去,所谓藏富于民,民富则国方能富,届时还能得到全国铁路网和水利,利国利民,总好过国库大量钱财闲置的好。”

  当初成立大明中央银行与国库绑定,如今大明中央银行已经开到了各个县镇,百姓陆续存换的金银财物加上国库本就有的数亿金银,等合计超过五十亿白银的价值,而靠着这五十亿白银,按照每一两银子换一百银元计算,在加上纸币与现银五倍的发行量,大明中央银行实际刊印了两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