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八章 有些人,有些人_皇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年的舒心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朱由检过完正旦之后,第一道奏疏,就把朱由检给整的一整天都是食不知味,郁郁寡欢。

  户部尚书毕自严,上了一道奏疏,十分明确的说明了大明的财政危急和逐渐崩坏的大明天下,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其实毕自严的观点并不新颖,早在万历末年,三皇交泰之际,先是王在晋和孙承宗在关宁线上斗法,而后是熊廷弼和王化贞的广宁败北孰是孰非之争,再之后,就是袁崇焕和辽东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麟之间的龌龊。

  也就是当初张嫣提出的那个观点,弃守辽西走廊,以山海关为界,抗拒建奴。

  这么做的好处极大,首先那高达九厘银的征辽饷,就足以让负重前行的大明朝喘上一口大气,大明中央财政稍稍恢复正常,再图收复。

  而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每年投入六百万白银左右,不断的投入关宁锦防线,这样做,就会出现朱由检必死循环。

  朱由检当初第一次朝议辽东战事,就选择了第二种,固守辽西走廊,寸土不让。

  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压根就是一种纸面上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压根就不可能实现的政治操作。

  空间无法换来时间,只能换来进一步的耻辱和中央权力的沦丧。

  大明弃守辽西走廊,意味着数百万颠沛流离的辽民无法妥善的接回关内,意味着将朝鲜、蒙兀等诸多部族,拱手让人。

  而建奴的野心,在拿下辽西走廊之后,可能会停下脚步吗?

  萨尔浒之战和广宁大败退,已经让民心动荡不安,连晋商都开始下注建奴,还有类似于范文程这类的韬略之才,看到了建奴的蓬勃发展,选择在建奴事王,而不是在大明。

  若是辽西重镇再失,大明哪里还有民心可用?

  朱由检选择了用和谈的方式,用自己的脸面,去换时间,而大明皇帝,一统四极之大君的面子,很值钱,当大明皇帝拉下脸做事,建奴的步伐的确被朱由检稍微阻拦了。

  毕自严的这封奏疏,其实并不是在旧事重提,这件事经过了这么些年的博弈,最终以孙承宗、王化贞、袁崇焕这一系的东林为代表的守辽西的派别获胜。

  既然已经分出了胜负,朱由检不打算朝令夕改,也不打算在辽西走廊动大手术,那样反而是给建奴机会。

  毕自严当然明白大明皇帝的心意,他在奏疏里,言简意赅的说明了大明财政的问题,就是因为不断的战败。

  大明的财政体系,其实很健康。

  这句话让朱由检挠头的看着大明内帑的账目,要知道朱由检刚即位的时候,大明打的内帑一共就五十七万两银子,不是朱由检东拼西凑,哪里来的百万结余?

  这其中一大半还是因为清查驿站隶属的民信局,寻找到了京师经纪们掌管的财产,才算是抄家能抄出些东西来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