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二六章 全面抗战爆发_412_红星照我去战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中华37杠自动步枪。

  至此,后世我国研制生产的两大经典名枪56式和八一杠全被张城提前剽窃了出来,并命名为37式和37杠,这两大名枪在后来的全面抗战中大放异彩,赢得了八路军所有官兵的喜爱,二战爆发后,更是大量出口欧美国家,为处于困窘中的工农党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与此同时,苏区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再次迎来了夏收的大丰收,工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工农红军自己建农场、养殖场,并未拖累老百姓,所以老百姓对苏维埃政府的拥戴更是来到一个新台阶。

  另外西北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在苏区流通顺畅,购买力不俗,非常坚挺。

  在文化教育方面,由于华北危机日益逼近,越来越多的平津地区的大学生前来延安投奔革命,再加上受到张城邀请前来延安采风的文化界人士写下了《中国希望在延安》的评论,导致海内外的进步青年纷纷涌向延安,延安顿时从一座贫瘠古城摇身一变,成为文化名城。

  就在苏区根据地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震惊世界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突然爆发了。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

  遭到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民党第29军激烈抵抗,团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得知消息的统帅马上在新华广播电台上发表讲话,大声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统帅还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

  与此同时,南京的常凯申也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他亲自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7月8日下午,常凯申收到统帅、朱老总、周副统帅等9人联名打来的电报:“常委员长钧鉴: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

  7月9日,常凯申收到由彭老总、林帅、刘帅、贺帅、张城等代表全体红军打来的电报:“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民国革命军,并请授名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

  7月17日上午,一身戎装的常凯申出现在100多名各党派代表、各界名流面前,正式发表了享誉海内外的《抗战宣言》,他郑重宣布:“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芦沟桥事变……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常凯申本人生平发布过无数的讲话,但是这一次的《抗战宣言》无疑是所有讲话中被公认为最正确并得到最多拥戴的讲话,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至此,全国上下,四万万同胞要求抵御外侮的呼声终于有了回音,而“七七事变”作为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起点,永久地载入了史册。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