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五章 湘江余韵_红星照我去战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师之名而惊退,我师无恙。少共国际师师长:张城,政委:萧骅。”

  看到这三份电报,周副统帅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这一放松,竟不知何时昏然入睡了。这些天,他实在是太累了,党中央说是有中央最高三人团,但洋顾问只会发脾气,埋怨战斗部队打得不好,造成红军那么大的损失;薄古同志却被一连串的打击给打垮了,彻底丢了精气神,根本拿不了什么主意。

  结果整个红军的担子都压在了周副统帅身上,各支战斗部队的指挥调动,军委和中央两大纵队的渡江安排,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一个人负责。

  有时候,周副统帅是非常羡慕统帅的,无论在怎样艰险的情况下,统帅都能指挥若定,所有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再大的困难在他的面前都会显得渺小,也许这就是他天生的领袖气质吧。

  睡梦中,周副统帅梦见统帅重新出山,红军在他的带领下,仿佛又找到了主心骨,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常凯申或许是民国时期最会未雨绸缪的人了。红军刚刚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他就开始部署潇水、湘江间的第四道封锁线;布置第四道封锁的同时,他又想到了红军可能会突破湘江,并且还于11月17日,红军下达抢渡湘江命令一个星期之前,就已经下达了“关于湘水以西地区‘会剿’中央红军的计划大纲”,对其作战方针、战略纲领、指导要领以及对桂军、湘军、黔军等各地军阀都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此时,常凯申又想到了红军在渡过湘江后的命运和去向:一是全军化整为零,在湘南一带打游击,建立根据地;二是受挫后突然折回赣省,与留守在苏区根据地的红军合兵一处。

  常凯申自然不能让这些事发生,为此,他又找来了陈诚,与他共商“剿匪”大计。

  在红军主力突围离开苏区之后,陈诚率部一直负责“清剿”留守在苏区根据地的红军。

  令他感到惊讶的是,在红军主力西去后,他的部队依然遇到了苏区红军强有力的抵抗,在接连攻陷瑞金、会昌之后,他麾下的第三师竟然在会昌县的湾圹岗遭到红军伏击,伤亡竟有半旅之多。

  不过,陈诚很快就发现这是留守苏区根据地的红军,为了策应红军主力突围,而主动牵制民党军队发起的战斗。

  为此,陈诚集中优势兵力,寻机与留守的红军决战,恰好留守红军首脑向英仍然迷恋于所谓的正规战、阵地战,并提出了“兴奋中央革命根据地群众,提高他们的信心”,打几个漂亮战役的口号,结果被陈诚利用,主力决战后,留守红军遭到很大的损失,并陷于更加被动的局面。

  随后,向英等人不得不接受失败的教训,同意陈义同志的建议,把留守的红军分散隐蔽开,进行游击战。

  此时,陈诚来到常凯申办公室,恰逢常凯申向他询问苏区“剿匪”大计,他便顺势向常凯申建议:“卑职认为突围西去的红匪主力,折回苏区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卑职认为未来在赣省用兵的重点,是采用一手抓军事,一手抓政治,两者相结合的手段,在彻底铲除红匪的同时,更要花大气力消除红匪在闽、赣一带的影响。”

  对此建议,常凯申是极为赞成的,而且他还认为陈诚这短短的几句话,是有其战略意义的。他微微地点了点头,想让陈诚主持赣省事宜。

  谁知陈诚却推辞不受,只向常凯申推荐了一人,此人正是赣省主席熊式辉。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