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起战端_大明天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割让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那么十年之内瑞典人将不主动攻击罗刹人。

  罗刹人忍痛答应了这个要求,与瑞典人签订了《赫尔辛基条约》。这样罗刹人终于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对付大明了。

  戴春风在天启十八年时亲自来到遇吉城,军事调查统计局的重心也转移到了欧洲。军事调查统计局发展了大量的眼线,上至大牧首的侍者,沙皇的侍卫,下到普通的莫斯科人,都成为了军事调查统计局的编外人员。这时的罗刹国很穷,一枚银币便是普通人三个月的收入,在钱的作用下,罗刹国的一举一动都被戴春风看在眼里。

  如何对付罗刹人一定会进行的对伏尔加河流域的攻击,明军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周遇吉为首的明军可以完成全部战争派,一种是以戴春风为首的以到夷制夷派。

  而曹文诏收到双方的来信后,回信建议双方将自己的想法报回国内,请皇帝陛下来定夺,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军事问题了,还牵涉到以后如何对待哥萨克人的问题。

  现在从遇吉城到京城,如果坐火车的话,一共需要二十三天,一万多里路,只要二十三天,已经算得上奇迹了。于是周遇吉派了几个信使,回京城去讨方略。

  朱由校在和参谋总部商量后,又与内阁诸人开了一个会。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明军要随时做好战争准备,但可以先派哥萨克人前去抵挡罗刹人。自由不是你想要我们就会给的,哥萨克人必须用事实证明,他们能够配得上大明给予他们的自由。

  于是在罗刹人进攻前,明军已经征召了愿意作战的哥萨克人两万人,组成了两个师。并且允诺,在哥萨克人战胜罗刹人后,将永久性地把乌拉尔山南坡的草原划为哥萨克人的领地,允许哥萨克人选举出自己的盖特曼,成为大明治下的自治组织。

  这些哥萨克人大多是从乌克兰,克里米亚汗国,波兰,罗刹等地方来的,因为大明宣布,只要愿意为大明征战,大明可以给予哥萨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所以崇尚自由的哥萨克人迅速地来到伏尔加河边,加入到了明军的行列。而大明也没有失信,除了征集哥萨克青壮年入伍外,其余的哥萨克人都安排在适合于放牧的草原上。

  哥萨克人自带坐骑和武器,明军负责提供军粮。铁路修通后,明军的后顾之忧全无,不管是粮食还是弹药,都准备得非常充足。因为大家都对罗刹人遵守《伏尔加和约》不抱希望,所以明军在遇吉城的兵力达到了六万人,可以对付罗刹人倾巢而出。

  战争首先在萨拉托夫打响,两万哥萨克人与罗刹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结果在损失了三千多人的前提下,打败了罗刹人的进攻,双方在萨拉托夫的山地上形成了对峙局面。

  既然哥萨克人用事实证明了他们与罗刹人战斗的决心和勇气,明军便放下心来,命令哥萨克人伤员退往遇吉城方向,而明军的三个师则压了上去。

  搜狗阅读网址: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