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章 黄河水患_黄河禁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线的几个小一点的墨点说:“这几个镇子的规模都不如落雁镇大,但也都有人居住,多的近百人,少的只有十人不到,每个镇子中间相隔不到十公里的水路,镇子的人靠行船运货营生,但是这一带地势偏远,少有商船经过,更没有大渡口,所以镇子上的在灾变之后基本上都已经走了差不多了。”

  接着又指着离落雁镇最近的黑点说道:“石河口,落雁镇附近唯一一个同样没有受到灾难太大波及的渡口城镇,这里的居民以贩卖货物为主,主要针对的就是西北一带的城镇,人口粗略估计有接近百数,自给自足,极少有人离开去外面谋生。”

  江老大在这时点点头说:“没错,平日里镇上需要的一些日常之物都会驾船去石河口买,只不过我记得以前离着这也不过六七里的水路,现在好像有20多公里了吧。”

  众人齐齐发出一股子唏嘘,在左疏韩将草图收起来后,我看向江老大,将心理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抛了出来。

  你是什么时候死的?

  江老大脸色一僵,深邃的眼睛紧紧盯着我,半晌才说:“我记得我真正意义上死的那年,是光绪二十三年。”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天是正月二十一,凌汛决口,口门宽约千米,水深三丈,受灾面积十余县,当时我跟我爹正在山上放树,那一声巨响就跟天塌了一样,洪水冲开堤坝就如同脱笼的猛兽,淹没了村庄和大地,举目望去,一片汪洋,孩哭、娘叫、狗咬、鸡鸣,水上漂浮着衣物、家具、牛羊、尸体,真是看不敢看,听不敢听,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树木有的连根拔掉,刹那间村庄良田尽成泽国,到最后连在山上的我和我爹都没有逃过此劫,水位上升没过了山顶,十几个县的百姓,无一人生还。”

  我听完不禁深深叹了口气,从小在黄河边上长大,对与这条自古以来都被誉为中华的母亲河,可却从来都不认作是什么“良母”。

  历史上的不断改道和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无数次毁灭性的灾难,即便是在今天,黄河上仍旧有大量浮尸存在。

  以打黄河出现在史书上以来的2500多年里,黄河决口泛滥多达近2000次,平均每三年就要决口两次,大改道26次,而每一次的决口和改道背后都是数以万计的生灵涂炭。

  据《利津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5年)流月二十二日,李家洼河决后,田庐坟墓尽皆淹没,甚有扶棺而走骇骨无存者,灾民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号哭之声闻数十里,……”

  民国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利津扈家滩大堤漫溢决口,水势浩荡,当年未堵,十二月凌汛又至,附近各村尽成泽国,房屋倒塌,人畜冻饿溺水而死者不计其数,穴居堤顶者饥寒交迫,惨不忍睹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