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9章 奔走_盛世华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9章奔走

  陈景恪的这篇文章讲的是士族的形成,肯定了他们存在的积极作用。

  比如结民自保,士族势力强大,往往能影响一州或数州之地。

  朝廷体系被攻破后,士族门阀可以利用自己在地方的势力,动员州郡之力形成团练势力抵抗。

  黄巾起义声势浩大,一度有改朝换代的气势。然而当皇帝下令允许地方门阀自募军队组建团练势力之后,就被迅速剿灭。

  原因就是,这些地方门阀手里有军队之后,在事实上把黄巾军分割开来,然后逐个击破。

  东晋时期孙恩的五斗米教起义,开始时也是声势浩大。然后被士族动员家族力量困在当地,最后被集结起来的朝廷大军给剿灭。

  包括大家熟悉的祖逖,也是利用家族影响力,才得以招募一支军队北上抗胡。

  士族被灭亡之后,因为科举兴起了士绅阶层把持地方,所以才有了皇权不下县的说法。

  但反过来说,新兴的士绅阶层影响力仅限于家乡一隅之地,社会上已经没有那种能影响一州一府的庞大家族了。

  当朝廷体系被攻破,缺少足够有影响力的人或组织,来动员地方百姓。士绅们面对流寇能组织百姓自保就不错了,根本就无力阻挡。

  剿灭叛贼、抵御外侮这样的事情只能交给国家。

  而在信息交流不畅的古代,国家的反应速度是超慢的。等朝廷反应过来的时候,流寇已经滚雪球一般壮大起来。

  朝廷派来剿贼的力量弱小,他们就敢正面和军队掰腕子。朝廷派来剿贼的力量强大,他们就四处流窜和军队捉迷藏。

  所以一支流寇就能把整个国家搅得动荡不安,最著名的当属闯王李自成了。

  所以看史书的时候,大家总是很疑惑为什么唐朝之前和唐朝之后,面对异族入侵民间的抵抗方式差别那么大的原因。

  ……

  除此之外,还讲了士族对文化传承方面的积极作用。

  有一说一,动乱年代士族在文化保护上确实作出了巨大贡献,要是没有他们失传的古籍只会更多。

  这也是士族能垄断学问注释权的一个主要原因。

  陈景恪虽然很讨厌士族,但也不会完全否定他们的功劳,在这篇文章里他完全肯定了士族门阀在这方面的成绩。

  而这也是他这篇文章最大的两个论点,可以说文章通篇都是围绕这两点展开来说的。

  当最新一期的望月谈发行,李世民马上就他召进宫里,指着这篇文章问道:“你什么意思?”

  陈景恪早就做好了准备,也没有多说,从袖子拿出几页纸道:“您看完就明白了。”

  李世民接过翻看了一遍,转怒为喜道:“原来如此,这一招用的不错。”

  陈景恪悠悠的道:“士族的影响力实在巨大,一味的贬低反而会让人认为我们在嫉妒他们。”

  “换个角度去考虑,狠狠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