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36 章 兵人,商人,寒人,女……_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宫城北阊阖门数里外,御道之东,便是北朝丞相公干的司徒府邸。

  然而今日的司徒府内无官吏,外有守兵,门可罗雀,与昔日黄印紫绶出入其间的风光有天壤之别。

  自卫觎夺取洛阳后,北朝中枢六部,除了户部和刑部还在维持基本运作之外,其余省部衙门皆同摆设。

  司徒王丘护送北魏太子退往长安,卫觎进驻后,对洛阳遗留的世家大族态度暧昧,并未清算王氏,这得以让王丘的胞弟王承太原王氏的新一任家主,此时在永康里的家宅内,捏着从南朝建康秘密送来的一封信满脸沉思。

  写信之人,竟是南朝丞相王逍

  南朝的琅琊王氏,与王承家族的太原王氏,往祖上寻根溯源还是同出一枝。只不过南渡之乱后,二者就分了南北,数代以来虽同样在朝中位居宰辅,彼此间却音信不通,可谓王不见王。

  王承不知这封信是如何辗转送到他手中的,他甚至怀疑,此信是否当真出自王逍之手。但信中所言,道卫大司马有心剪除世家,令他早做提防,还是引起了王承的留意。

  卫觎收复洛阳后,便即传信回建康,请南朝君臣迁都北上。

  可北府军大张旗鼓地列阵江北,南朝至今不渡江。王承深知这场博弈中的微妙,换作是他,也不敢在此时迁都。

  正因为卫觎战勋炙烈,不可一世,王承才不太相信他敢对北朝世家如何打压。

  卫十六砍了北魏帝的脑袋,夺得洛阳,名躁一时是不假,可门阀世家才是北朝不变的根基。卫十六若有图谋南朝的枭逆之志,第一步便该是获得这些世家的认可与支持,如此才有几分稳固地位的可能。

  就如同当年胡子打进中原,开始也杀了不少公卿,但到需要文治定邦之时,还不是照样要靠着拉拢他们这些世族耆公,去驯服底下的汉民。

  铁打的世族流水的君,不管新主洛阳之人姓什么,折节下顾名士,方为正理。

  王承从卫觎入驻皇宫那日便开始等,却一直没等到宫里的动静,反而含糊听到一些风声,都在传卫大司马如今不在洛阳。

  难不成他真是战神转世,又领兵去转战南北了

  没几日,王承又听说南朝大儒卫崔嵬到了洛阳。

  卫崔嵬在南朝开设讲坛收寒人为学生的事,也曾传到隔江的太原王氏耳中。当时王丘听后,嗤之以鼻地与王承谈笑“士与庶岂能混淆同席,滑稽,滑稽已甚。南朝风流,原已沦为田舍翁徒了”

  北边士族的底气和傲气,来自他们从未离故土,从未改乡音,占据的本就是汉家衣冠正统。

  否则逃到南边的那些人,为何狂热追捧洛阳书生咏,争相模仿浊鼻音,以此为风流高尚

  身着青雾色直裾博带常服的王承眼色深沉。

  那个与卫十六关系不浅的唐氏女子,在青州的所为,他亦不乏耳闻。

  可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