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八章 目标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二十一世纪,一个普通人一天接收的信息,就相当于这个时代老百姓一年接收的信息还要多。

  应天府,宁波这样的窗口城市还好一点,在许多乡村,老百姓们日出而劳,日落而休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们的活动范围就局限在一个县里面,没有官府的文书,想要出门都出不去。

  这还是男人,如果是女人们,她们从出生到死亡,很少会出方圆五十里。

  正是这种落后的生态环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普通的老百姓,组成了华夏这个古老的国家。

  他们单纯,他们勤劳,他们朴实,甚至卑微到怯懦。

  即便是这个时代的统治阶层,生活也丰富不到哪里去,接收到的信息,也都是在整个单纯的生态环境中。

  所以这个时代,一篇好的文章就能让人名垂千古,一首好诗就能源远流长。

  朱瞻基的这一篇《少年中国说》在随后的几天,以一种超越这个时代的速度流传了出去。

  朝廷的邸报一字不改地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篇文章,迅速地一级一级传下去。

  与此同时,邸报上面也刊登了朱瞻基的其他讲话。

  除了朱瞻基的讲话,从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元吉,礼部尚书吕震等人都针对朱瞻基的演讲进行了点评。

  这种点评当然不是批判性的,任何时候,统治者的讲话,只会被推崇。

  但是,他们的点评,也就代表了他们的态度。

  蹇义的点评还比较保守,他只是高度评价了朱瞻基《少年中国说》的立意,认为太孙殿下将年轻人的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大明之幸。

  但是,对朱瞻基想要进行的教育改革,官员选拔改革,持保守态度。

  这不是他想反对朱瞻基的改革,只是身为百官之首,身为国家选拔官员最重要的吏部,他不能激进。

  如果连他这个吏部尚书都激进了起来,官员选拔这件影响到大明稳定的政策,就容易失控。

  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啊!

  所以他身为吏部尚书,只能稳住局面,牢牢把控住上到皇上,下到百官的衔接平衡。

  而户部尚书夏元吉就激进的多了,除了将《少年中国说》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更认真分析了朱瞻基教育改革和官员选拔改革的积极意义。

  他认为官员的专业化,将会是推动大明发展的重要一步,让那些尸禄素飡的无能官员再无立足之地。

  他是户部尚书,也是朝廷里面最忙碌的堂官,而且户部是务实的部门,遇到那些只会务虚的官员经常误事,他是最反感的。

  相反,礼部尚书吕震这个人虽然是个心胸狭窄的能干之辈,但是他坐的位置就不允许他随意开口。

  他个人赞同改革,但是他却不能直接支持朱瞻基,反而要给改革泼冷水。

  他在点评中表示了对改革的期盼,但是同时希望不要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